APP下载

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从点滴做起

2019-10-21满光焰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人改革开放工业

中华传统文化,从字面上讲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的面非常广,但还是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出了灿烂的成果。

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国门大西方世界很多东西都进入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来,一时间我们的思绪可以用应接不暇来形容。长时间的落后,让我们感到外国的任何东西都比我们的好,当然西方国家已进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制造等各方面都处于成熟阶段,无可厚非他们的工业品比我们丰富、质量过硬,这一点必须承认。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特别是沿海地区已超越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实力已占据世界第二,工业制造也基本垄断国际中低端市场,尖端技术也在逐步提高,国防建设也不断加强。而广大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大,特别是很70后出生的人,小时候经历过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根本就不能想象今天会有这样的生活。很多人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还会买车,小时候看到的都是公车,只有单位才会有,成人后看到的是少数在商海中赚到大钱的成功人士才有能力购买的东西而在自己身上却也实现了。

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物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人们在生活之余却总感觉到缺失了什么,但自己又说不清楚。只是一些年长者曾经有过那艰苦的岁月磨砺的人们,在回首往事时总觉得现在虽然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了,但卻没有那时的开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物资生活得到了满足,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物资生活的发展,或者说是落后了。

改革开放既带来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带来了那些不适合中华文化的西方精神世界的意识。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在意识形态认知的不同。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而西方华文使得欧美人就比较具体;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不同的意识形态就会造就不同的生存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自1840年鸦片战争我们被西方列强打败以来多次被欧美势力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虽然我们发奋图强已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与世界先进的工业技术还相差甚远。改革开放带来的外国先进的工业品,让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比中国的好,进而产生了只要是外国的东西就都好于中国。不过当时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业品质量确实不如欧美、日本的。但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产品,不少国外大品牌也是通过国内代工生产的,有的产品不返销国内。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在各行各业都与之前有了长足发展,工业、农业以及技术都有了大量出口,特别是东欧巨变后我们的很多工业品出品到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但是质量差在这时也体现出来了,而这所产生后果就是,给欧洲人留下了中国产品质量低下的印象。但这一期间随着国力的增强,为了自己的产品在国际有竞争力,我们也加强了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生产质量。

首先,提高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技术工人的水平高低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没有好的技术工人就生产不出合格的零部件,同样也组装不好产品的整体质量。为了增强技术工人的业务水平,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兴办了很多职业学校,大量的技术工人从这里诞生,不再是那种依靠农民工来完成工业生产的初级阶段。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是把从制造强国到创造强国提日程,这都是我们要提高质量生产的高精尖。近年来提出的“跟师学徒”也是提高技术质量的重要方法,以前我们很大程度上忽略这一方面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意识到这个方面在技术学习与掌握方面的实效性。欧美制造强国很大程度上在技工的培养上都是学徒制或家族式代代相传,所以才有他们在制造业方面强于我们。点滴的养成、点滴的积累终将汇成大江、大河。

其次,技术研发方面目前我们的很多技术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改革开放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在方方面面都落后了,国人也是痛定思痛奋起追赶,特别是我们的科技人才们为了中国的明天真是下了苦功。从记录片《大国崛起》里我们看到中国的科技人才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的不懈努力。工业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军事、民用都离不开,国家要强大必须在工业方面立于世界前列。这中间有多少为了祖国的明天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科学工作者、劳动工人,不求回报甘愿做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垫脚石。

目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之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迎头赶上,不断完善和提高本国的工业、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在构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思想的引领下,逐步完善自己在工业、农业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不足之处,真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满光焰(1973年10),男,籍贯:四川绵阳,职称:中级职称,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党务工作,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育。

猜你喜欢

工人改革开放工业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