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援助政府主导模式下大学生参与的现状分析

2019-10-21文弘赵盈泽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案件法律

文弘 赵盈泽

【摘 要】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无疑也成为了依法治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一环。在国家负责、政府主导的模式中,以海南省为例,法律援助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逐渐面临法律资源实现精准全覆盖的瓶颈期,而在此当中,法学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独有的优势能够有助政府“查缺补漏”,真正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现就以法律诊所教育为例,分析大学生在法律援助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望有助于为日后大学生法援的发展完善提供绵薄的研究基础。

【关键字】政府主导;法律援助 ;大学生

一、海南省政府主导下法律援助的现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从该制度的定义来看,其主体在于国家或是政府,他体现了国家的责任,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海南法律援助的发展来看,系统性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11月28日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通过的《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目前,顺应刑诉新增值班律师制度而设立的律师巡回坐班制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阶段;而海南省“12348”法律服务热线也完成了多次的升级与改造,正朝着覆盖全省的多功能法律咨询服务综合平台的目标前进。然而,法律作为公有性资源,应由全民共享,在政府完成“面”的覆盖后,剩下“点”的遗漏则需要由其他主体完成。这也体现了政府主导模式下的现实不足,那就是如何真正实现法律资源的全覆盖。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法律援助利益最大化,大学生群体应主动承担责任,从公民代理入手,加入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的行列之中。

二、大学生法援的特性与优势

(一)精力与时间的叠加效应

随着社会群体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服务也从人民心目中的“西餐厅”变成了“快餐店”,法律由深不可测转为贴近生活,这使得法律服务也逐渐融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在市场经济中逐渐迸发活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法律的复杂性或是专业性是否要求用一个更为严谨和精细的态度对待,而这种严谨和精细,很大程度取决于法律服务提供者的精力与时间,这也是为何大学生进行法律援助能够存在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阶段,拥有更多的精力和个人时间处置权。在法律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社会里,一部分人迟延享受基本的法律服务,又或是享受“快餐式”的法律服务,不利于社会纠纷的根治。正因如此,人群基数广阔的法学大学生,配以充裕的时间、充沛的精力,确实有能力也有必要去缓和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二)团队模式的增益效果

对于大学生法律援助,往往具有一定的团体性质,而最为典型的两种模式便是以高校法学院主导的法律诊所模式与以学生自主主导的学生社团模式。两者都是典型的团队模式。以笔者所历经的法律诊所模式为例,三到四人为一组,自行寻找案源,代理案件。以小组作为团体的小切入点,每个人对于案件的解决都能各司其职,尽可能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自身特性的内部分工,细分到与当事人交流、材料的整理、撰写文书等工作。这样的合作模式虽然只是个人优势的累加,但却现实性地避免了单打独斗所带来的个人短板效应。以整个诊所教育作为团体的大切入点,法律诊所学生的背后有专业教授、资深律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案件处理遇到困难之时,他们都会及时地提供帮助或是介入其中,以避免案件代理的割裂断层。这种兜底式的制度,实际上是团队模式最直接最显著的增益效果。

三、大学生法援的现存问题

(一)资金短缺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

大学生在进行法律援助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是其首要问题。大学生缺乏一定社会资源,未形成稳定持续的资金链,经费紧张、资金不足,严重限制了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交通费、材料文印费、电话费等费用支出对于每一个案件而言均是必不可少的。免费的法律援助加上大学生的标签,易使当事人对于服务专业性产生质疑,这也加剧了对于“必要费用”彼此之间的认定。以过往在身边接触到了案例来看,不少大学生团队都曾坦言在为当事人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自行支付了一定的必要费用,与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的零费用相比,大学生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更显现出“负”費用的特性,这本身与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相互矛盾。推广和发展大学生法援事业,务必首要解决资金供应问题。

(二)经验不足与法律服务专业性的冲突

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法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相对较高,但相比于专业的律师,或是普通法律工作者,大学生显见的劣势在于实务水平不够与经验的不足。作为人文科学,法律不如自然科学天然具有高度精准性与确定性。比起理论学习,法律服务更注重实践经验。而大学生很少,或是很难拥有这样的实践经历,或许在校期间所处理的第一个案件,就是他们实践的始端。

(四)结语

从海南省目前的法律援助现状来看,其态势无疑是良好与向上的,但有限的社会资源终会遇到供给与需求矛盾所带来的瓶颈点,若没有社会资源的注入,该瓶颈则难以逾越。通过对法学大学生特性的分析,这一群体无疑能够成为推动政府逾越瓶颈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其所独有的优势能够为政府服务“查缺补漏”,也能实现法律服务的连点成线。当然,大学生这一群体也有其固有弊端,但其弊端却非无法避免,相信随着社会的愈发进步,在政府与社会联动的作用下,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能够大放异彩,既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助于依法治国建设进程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陈为峰、王沁:《普法教育先行 啃下执行中的硬骨头》,载《浦东开发》,2018(8):3-5。

[2]褚佳磊.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6,(30):241-242.

[3]王志鹏,李赛赛.大学生法律援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0):125-128.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案件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数据
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服务最基层群众
什么是法律援助?
政府应成为法律援助的主唱
3.8万余名困难职工群众获法律援助
政治法律
城管案件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