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2019-10-21张海红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张海红

【摘 要】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加以思考,把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妥善解决各种矛盾。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一、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抓住和谐社会的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处在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此,要广辟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多种途径,严格按照党政干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公正、透明、公平的原则,选好配强一把手,切实选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误事、不坏事的干部,并且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创新体制,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努力提高其战斗力,想方设法消除干部选拔方面存在的腐败,这对于化解各种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思想教育,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面,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个相互为敌的群体,所有的人在这个社会里面都应是平等的,都应受到尊重,合作双赢,争斗共输,彼此之间只有合作,社会才能和谐、才能共享幸福。如果人与人之间经常的争斗,只能造成社会生存状态的恶劣,出现不和谐的状态,这样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每个人都将会是利益受损者。每一位对社会负责任的人都应看到,在现代中国巨变的过程中,在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社会日益分化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其中胜者王侯,败者寇,顺者昌、逆者亡,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思想观念在部分人的脑海里仍然存在,这些思想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和谐,甚至动乱。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夯实宽容、平等、妥协、尊重的思想基础,消除人与人之间互相侵害的现象。为此: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人,使每一个社会人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切实提高对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利用教育、舆论等各种手段,逐步扭转人们头脑中的胜者王侯、败者寇,顺者昌、逆者亡等帝王专制思想观念,树立起对人尊重、宽容、妥协、合作、平等的现代理念,营造出和谐的思想舆论环境;要教育每一个人,遇到利益的冲突,不能依靠武力、阴谋等手段,而是要依靠沟通、协商、妥协,达到共赢的结果。

二是要建立起诚信友爱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使每个人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实现良好的沟通,努力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宽容,实现由了解、谅解到理解、再到和解的目的,达成社会共识,从而形成立足岗位,奋发進取,努力奉献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建立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奠定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人们的经济水平,是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敏感问题之一。而经济水平与社会的分配制度息息相关。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问题,要实现社会分化不太严重,形成富人和穷人都占少数,中间阶层占多数的橄榄状的稳定性社会;或者说,既是社会有分化,也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依靠经济的发展解决人们之间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体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努力做到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再次分配考虑责任。要加强对富人的教育,努力提高其对社会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多做慈善行为,努力解决个别富人“为富不仁”的问题;努力形成多层次教育培训的格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各类型、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其工作技能、能力,通过“授之以渔”,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自己的致富门路,尽快富裕。特别是要加强对穷人的教育帮扶力度,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其自身技能和致富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从而实现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平衡社会的不和谐心理。此外,高度重视所有人(包括富人和穷人)的产权的有效保护,确实做到所有人的产权不被非法剥夺,这也是形成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强化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国内外历史的经验表明,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此:一是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二是坚持依法治国,树立起依法司法的理念,从严司法。要不断提高立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公平性和适应性,做到有法可依;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效率和效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证司法公正、不出现冤假错案。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有来自法律或法规的授权,严禁自行创设行政强制手段。三是要形成一套调节利益冲突的长效机制,建立起平衡人们利益冲突的平台。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