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2019-10-21张文燕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张文燕

【摘 要】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是每一所学校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奋斗的主要问题。而作为高职学校,一般培养的是技术导向行的人才,崇尚以人文本和技术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高职学校的学生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准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和探索

1、前言

高职学校关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主要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必须要多个课堂同步开展,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核心能力,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职业素质的解释,可以这样理解。就是高职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的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这一点,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和制定的,所以说,在结束学业即将面对社会的高职学生中,能够胜任企业职位的,本质上具有了职业性。而告知教育是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种方式,严格的来说,是就职前的专业素质培养。这要求高职学校在进行学生培养的时候,必须注重职业性。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企业、学校和师生共同努力。

2、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技术人才的短缺与高职学生的“就业不足”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离职率高于大学生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低下。实际上,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学历和专业技能,几乎每个人都将奉献,责任和忠诚作为选择员工的首要条件。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缺乏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缺陷,也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教育部再次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意见:“加强教育管理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教育,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因此,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关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且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落实,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内涵建设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提升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目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观念和方式落后

在目前关于功利主义的观念影响下,重视技能和素质的发展趋势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对“服务类型,就业类型”的单方面理解,强调职业教育和就业的经济功能,而忽视职业发展。

3.2课程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根据工作过程从学科课程向工程课程的转变。尽管学校还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模块,但这些公共文化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进行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比较弱甚至完全没有。

3.3职业素质教育缺乏

职业教育不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大多数专业在实践教学和实践中只注重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很少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责任心,专业水平等专业素质。

3.4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

目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都属于阶段性的,大部分合作仍处于学生实习阶段,不能满足企业的就业需求和后续学生发展的需求。企业参与有效合作,缺乏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3.5缺乏评估体系

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估还不够,由于责任感和忠诚度等“软指标”的普遍模糊性和无法量化的特点,以及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相应的学分转换制度,给评估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4、实践方法

4.1整合结构

加强校企合作和工作整合,调动和整合资源,建立面对面的制度,建立校省合作发展组织,将学校建设成企业学科,校际,学习,交叉合作。企业组织平台的共同发展与发展,为学生开展不确定的职业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在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丰富和完善“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企业合作平台。三级合作组织形成了“矩阵联结,网络合作,资源共享,多重利益,动态发展”的组织结构,并构建了校企,校务,路口等多维合作渠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学校,公司等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如项目审批,共享,全体员工参与,促進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统一标准和质量标准,执行示范基地的建设,实施学校课时的安排,共同建设和共享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不确定的专业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训计划改革的积极性。根据50多个专业(或方向)的培训计划进行一次修订,并与企业实施专业培训计划。应遵循课程体系和专业培训计划。符合牧业的要求。企业,学校教育和企业在第一时间实现用人单位的凝聚力。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统一,相对固定的标准,多个专业共享校外实践基础,制定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等,提高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水平。开设了多种类型的班机使学生接受经营理念,企业规范和其他企业文化教育。三是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探索“双打,双向,双管文化,双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合格”教师。稳定专业教师实习的场所和渠道。根据企业生产标准的要求,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实践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保证了具有专业水平的生源合格教师。通过研究“订单转移”,企业经验,企业实践,实时实践等,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并洞悉企业的专业职位,职位要求和职位要求企业。此外,通过学生社团的形式,在不确定学生来源的水平上开展了校企合作,并在企业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素质培训活动。

4.2注重实践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以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该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扎实,但通常缺乏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完全胜任该职位。职业培训是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活动,着重于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标准化培训通常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对职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一般培训时间短,基础不牢固。在实施“双卡制”中,首先要根据职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双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该方法应予改革。二是借鉴合作企业员工的培训模式,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工作能力,满足工作需要,根据实习生的主要实践技能开展公开课。专业工作,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并营造新的教室氛围。激发学生对不确定性的内在动力,根据不确定性进行团队合作,参与精神探索,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第四是组织学生参加并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具备录取的必要条件。目的是实现职业培训与职业培训的融合与融合。这是零期。分层,三年,三年教育。第一年专注于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第二年专注于专业素质培训,第三年专注于企业家精神和就业教育。为了适应大学生职业规划不确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有帮助的。二是扩大隐性教育。从政治理论,人文素质,心理教育,军事课程,体育教育等多个方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不同形式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它组织了多种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学院没有定义科技节,“杯”大学生没有定义课外学术科技工作竞赛,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大学学生没有定义职业规划设计竞赛,社区活动等。校园之星综合艺术校园系列品牌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高雅的品位和生动的形式,活跃着学生的余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第四,改革学业成绩评价方法,引入多元化的学业成绩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方面,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其中重中之重是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企业的具体需求,也就是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此,学校方面应该遵循职业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疏离正确的教学观念,对自身教育进行改革,加强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深化课程改革和评估体系的完善,提升学校本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自身也要注重对职业素质的培养,把自己当做一个准职业人来要求,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慧.立德树人视野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21-21.

[2]罗小莉.提升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7):172-173.

[3]杨旭娇.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 1(14):74-75.

[4]曾婉玲.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路径探索[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1):65-68.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