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低年级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探究

2019-10-21郭英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动脑黄豆动手

郭英

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建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是《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是体验将整体分成若干相等部分进行估计的策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及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学会简单的推理。选择对此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经历操作﹑估计﹑尝试﹑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及科技创新能力。

在研究《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时,我们要用到的材料是1千克黄豆,用到的工具是玻璃杯和天平。豆子质地均匀,大小相同;工具质量优良,都是来自正规的厂家,都是合格的产品。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来。学生探索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同学们把准备好的1千克黄豆分成相等的4份,数一数其中的一份约有1300粒,然后再判断这1千克黄豆共有4×1300=5200粒;

第二种方法是用手抓一抓这一堆黄豆共有47把,再数一数其中的一把约有140粒,然后再判断这一堆黄豆共有47×140=6580粒;第三种方法是用玻璃杯测量的方法,先量一量这一堆共有12杯,再数一数一杯约有459粒,然后再计算出这一堆黄豆有12×459=5508粒;第四种方法是用天平分别测量了1克﹑2克﹑4克﹑5克﹑10克﹑20克﹑50克黄豆,然后数了数黄豆的粒数的方法,并把结果制成了下面的表格。

在学生探索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这不但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知识的创新。

通过以上这几种方法,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得到了一千克黄豆大约有6000粒左右,同时也为学生体验1千克的质量又建立了一个生活经验。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学生们对比了这几种不同测量方法的结果,找到了误差最小的一种测量方法,选择出了测量黄豆粒数的最佳方案,更重要的是此探索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课下还有的同学用了如下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硬纸做一个方框,把黄豆平摊在框内,数一数一框有多少粒,再一框一框的数;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了类似“沙漏计时”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反复大量的操作﹑实践,学生们做到了一题多解,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最终上升为多解归一,也使学生体验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化,思维活动得到强化。

最后,对学生的成绩辅以表扬,也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这样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也是创造发明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只有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才会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才能成为探索﹑创造的先锋。

猜你喜欢

动脑黄豆动手
看谁填的快
数黄豆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黄豆枕头
动手动脑多快乐
浊流中的一粒豆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