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019-10-21孔丽云农嘉潘梅勇

年轻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体系

孔丽云 农嘉 潘梅勇

摘要: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软件產业的需求将更加强劲,软件行业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软件产业在迅速发展,软件应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也越来越被细分,行业支撑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开展的若干年专业教学改革经验,围绕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探讨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题体系构建思路,探索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职业竞争力导向;课程体系;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1-008-01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新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并在智慧应急、智慧政务和金融信息化等智慧城市项目机遇下,加之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如《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这些因素对软件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市场引导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新时期,社会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且职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软件专业人才成为了我们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命题。

1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竞争力的内涵

职业竞争力是指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对于从事某种领域、某种工作所具有的各自的竞争优势,它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职业竞争力是指专业基本知识、职业基本技能支持的综合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等的组合体。

现如今,软件行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云计算与存储技术、数据接口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软件产品基本都针对某一项具体应用,软件开发人员不仅要具备本身的软件开发技术经验,更要深刻理解客户的行业需求。因此,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竞争力的分析,笔者认为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竞争力体现在软件技术专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职业综合素质,并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基础竞争力、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竞争力。

2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竞争力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借鉴北美CEB及DACUM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竞争力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构建,着重从“职业适应力”向“职业竞争力”转变探索突破点。基本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与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及支撑平台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完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课程系统性,具体如下.

第一步,通过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开展职业分析。确定了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销售与售后服务,其对应的岗位为程序员、测试员、售前售后实施顾问等。

第二步,召开软件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会,通过专家集体头脑风暴,完成确定上述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得出32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划分难度与等级,完成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分析提取支撑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技能等。

第三步,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基础理论课程、基础技能课程、学习领域三部分组成。将32个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合并和整理,最后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见表2)共开发CI:数据库应用技术;C2:实用软件工程技术;C3:程序高级应用开发;C4: WEB程序设计综合实训;C5:网页设计综合实训;C6: IT市场营销;C7:计算机维护与网络实用技术;C8:软件测试等8门课程。开发Bl: Photoshop图像处理;、B2:网页设计与制作;B3:面向.NET的WEB程序设计、B4:动态网站开发技术;B5: Flash动画制作等基础技能课程。开发Al: C#程序设计基础,A2:计算机应用基础A3:应用文写作;A4:英语等4门基础理论课程。

第四步,为了培养具有全面职业综合能力、具备良好职业操守意识的人才,结合三全育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支撑平台课程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度,以更好适应与配合软件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要求。并创设软件测试竞赛小组、网页设计竞赛小组、程序设计竞赛小组、软件开发工作室、生态印象工作室、粤嵌众创空问等第二课堂。将学习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指导教师为在第二课堂中的学生订制课程体系及教学任务。如竞赛类小组的学生,以参加各类相关比赛为目标,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工作室、众创空间小组的学生以达成完成实际项目为目标制定个人工作计划。第二课堂的创设,笔者认为是实行分层教育、小班化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3结束语

本文以探索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方法与课程开发,参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典型基本结构,构建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注重全面素质培养,构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归纳提炼基础知识技能,创建专业支撑课程平台;融通职业标准,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平台;结合职业发展规划,加入竞赛与认证、工作室、创新创业等考核机制,增设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平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1.

[2]郭颖.“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6):30-32.

[3]冯燕.职业教育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150.

[4]孙艳玲,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5):69-71.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改项目“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GXGZJG20158194)

作者简介:孔丽云,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分析;潘梅勇,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农嘉,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课程体系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