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数学

2019-10-21宁光波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

宁光波

摘  要:数学知识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既能够使学生更快捷、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本文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钟知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活化  教学

对于数学,说它与生活有很高的相关性,并不完全准确。其实,数学知识本来就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归纳,就是出自生活;而我们研究和学习数学,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考个什么样的分数,而是希望能用数学知识去服务生活实践。所以,数学与生活不是简单关联的关系,而是交融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如果不向实践方向靠拢,一定是低效、低质的。而我们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习得规律上看,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滞后于感性思維,对数学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相对有些吃力,而当采用直观、感性的生活化方式来组织教学时,学生理解效率会大大提升。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教学理念:无论是从数学知识的特征上,还是从数学学习的目标上,抑或是从小学生的思维规律上,小学数学都应重视生活化教学策略、方法的应用。

下面,以小学三年级(北师大版)时钟知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高效的教学

三年级数学中的时钟知识,不是初步认知钟表(这部分知识在低年级已经学过),而是开始进入时间的计算(比如上午9:00到下午1:30,经过了几小时几分钟?)部分。对小学生有几个难点:一是将10进位思维转换到12进位上来(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但仍然不习惯、不适应);二是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地来回切换,这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三是遇到另一个进位关系——24小时进位为1天。也就是24进位的换算,这个对小学生来说,是这部分知识最难的一个点。

我们经过上面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三年级时钟的学习难点,其实不是计算能力的问题,而是思维习惯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跳出10进制进入12进制、24进制(其实在24小时制中,计算又回到了10进制),以及从表盘的环型思维向数学的线性思维转换。这样,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了“生活习惯养成”法——即,不急于让学生在一、两节课内快速掌握时钟计算,而是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拉长、放慢”,给学生一个习惯期。

当我在课上给学生讲了“一天的时间”(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一天内时间的计算、跨天时间计算等)之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快理解,但在计算中错误率较高),并没有急于进行大量的巩固训练。而是让学生在家给自己家的钟表画一个包含13点到24点数值的外表盘(钟表的表盘数字都是12进制)套在原钟表的外面——教室钟表也这样处理。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天天抬头就能直观地看到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对应关系。此外,我在课堂上利用零碎时间多次对学生进行数形转换训练——即,我指着表盘上任意时间,让学生给自己“画一个电子数字手表”——这个训练很有趣,学生们特别愿意参与。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其实学生们在课下会经常以之为游戏),环形表盘的数值与时间的线性数值在学生头脑中就能建立了对应关系。特别是完成了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换。

经过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我再带领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训练,进展非常顺利。

二、生活化培养实践力

我们教学生学习钟表计算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是为其生活服务的。但在实际的教学、特别是这部分知识的巩固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即,在带领学生反复进行时间计算时,只进行大量试题计算,而不加入生活实践元素。目的是在考试的时候,学生能取得好的分数。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生活中管理时间的能力发展较慢,甚至,他们可能终生在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能力上都要弱于他人。

其实,对学生进行时间计算训练时加入生活实践元素并不难——几乎每个教师都会。如,“小明早晨8点上课,中午11点30放学,小明一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小红晚上23点睡觉,第二天早晨6点20分起床。妈妈说她没有睡足9个小时,不利于小孩的身体健康成长。妈妈说得对吗?小红睡了几个小时?”——此类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力和实践意识的练习题很多。通过这些试题或实践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

一些教师不采用或少采用生活化巩固训练的原因是:这类试题无论是教师出题,还是学生解题,都较消耗时间,不如直接的计算题简单、直接、省时,可以保证训练量——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思路。因为,前面已分析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钟的计算难度不高,大多是24以内的加减。这么简单的计算,没必要进行大量反复练习。所以,重心还是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上。

以上,结合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钟知识的教学,就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正好包括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个要素:第一,采用生活化教学,利用直观性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可提升教学效率;第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可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116-117.

[2]杨金昌.“钟表上的数学”习题设计[J].新教师,2014(10): 61-61.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