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9-10-21何喜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何喜华

摘  要:近几年,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核心素养。数学在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有效的数学教育不仅能为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能促进学生实现未来发展目标。核心素养不仅仅着眼于现实教育,更重要的是放眼于未来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将数学课堂作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关键课题。本文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从核心素养内涵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较强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六个维度,即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自身应该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解读,在日常教学中寻找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之间的结合点,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运用形象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内涵是学生从抽象化的角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逐渐形成的状态当中,很难直接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创设形象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数学抽象素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经历“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例如,教师讲解到“克和千克”这个部分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超市购物。教师可以准备一袋大米,和一个秤,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教师扮演购物者,学生需要通过根据教师想要购买的大米的重量,用秤称量出相应的重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从直观的角度对克、千克这样的质量单位形成认知。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都存在差异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侧重于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思维的互相启发和碰撞中得到逻辑推理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圆柱与圆锥”这个部分时,包括圆锥体积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对学生划分小组,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尝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有的学生从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入手,分析其与圆锥体积之间存在数量关系;有的学生将找出影响圆锥体积的因素作为着手点等。学生互相讨论中,能使其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包含较多的几何知识。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几何知识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形成直观想象素养的目标,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将更加多元化的元素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1]。例如,教师讲解到“图形的运动”这个部分时,涉及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如果教师一味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与概念相符的形象化图形运动过程。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升国旗”的动画,使学生能直观理解平移的概念,播放一段指针在钟表上运动的动画来讲解旋转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符合这节课的数学知识点。

四、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一项重要模块。在小学阶段,数学建模的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逐渐对数学模型形成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培养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2]。例如,教师讲解到“扇形统计图”这个部分时,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幅一个家庭在某个月的生活总支出,以及各项支出所占的百分比,比如,食品支出40%、交通支出10%、娱乐支出24%等,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哪项支出在当月的生活支出中占比最高?哪项占比最低?娱乐支出比交通支出多出多少钱?等,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绘制反映这个家庭在当月各项支出的扇形图。通过绘制扇形图,学生会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都能直观地呈现在图表当中。

五、以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运算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使得游戏成为一项普遍受到欢迎的活动形式。计算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模块,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体系当中。这样的课程特点为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数学运算素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运用于数学运算教学活动当中,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教师讲解到“四则运算”这个部分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一个“闯关游戏”,教师设计10道四则运算问题作为10个“关卡”,学生以闯关的形式解决这些计算题,每回答正确一道题,下一道题才会出现,算闯过一关。比一比哪个学生能利用更短的时间闯过全部的关卡。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发现进行数学运算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更加扎实地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

结语

综上所述,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目标,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核心素养是现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品格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抽象素养;开展小组合作學习活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以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运算积极性。通过本文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段雅琴.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38+140.

[2]胡云.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若干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47.

[3]马云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8(08):45-50.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