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探讨

2019-10-21周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胸腔镜

周琳

【摘  要】目的:探讨术前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组,分对照组(36例,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36例,给予术前康复训练),比较心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周FVC、FEV1、FEV1 /FVC、LVEF相比差异较小,术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接受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康复训练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进病情更好恢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前康复训练;心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296-02

肺癌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具体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和吸烟等密切相关,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创伤较小,目前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迅速,临床治疗多选择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患者肺功能损伤较小,患者接受度较高 [1]。但是手术毕竟为外界刺激源,会对患者造成应激性刺激,术后存在痛感,影响患者心肺功能,患者预后质量受影响,因此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临床提倡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2]。而术前指导意义重大,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本文选择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究不同术前护理方式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在本院接受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组,分对照组(36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3-69岁,平均(56.23±2.76)岁,病理类型:腺癌19例,鳞癌15例,其他2例;试验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2-69岁,平均(56.11±2.58)岁,病理类型:腺癌20例,鳞癌15例,其他1例。全部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接受系统检查,评估心肺功能,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说明手术操作流程,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术前康复训练指导,术前1周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让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手放在腹部,鼻子吸气,此时腹部鼓胀,保持胸部不动,随后呼气,此时腹部收缩,呼吸频率在7-8次/min,每次训练3-5min,每天训练2次;同时配合进行缩唇训练,鼻吸气,呼气过程中嘴唇收拢,呈吹气球状态,随后气体经窄口道呼出,吸、呼气时间比为1:2,每次训练5min,1天2次;②肢体训练,进行上肢训练,以上肢伸展及负重0.5kg伸展为主,每次训练15min,下肢训练可选择爬楼梯,起初可持续3-5min,逐渐增加训练时间,2次/d。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心肺功能评估比较,具体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FEV1/FV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t值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肺功能

两组患者术前2周FVC、FEV1、FEV1 /FVC相比差异较小,术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升高,P<0.05,組间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P<0.05,详见表1。

2.2心功能

两组患者术前2周LVEF相比差异较小,术后3个月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明显,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接受度较高,但是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应激性刺激,切口疼痛情况会干扰心肺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因此临床主张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其中术前康复训练优势明显,较常规术前护理工作应用价值更高[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心肺功能相比试验组更具优势,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常规术前护理以术前检查指导和访视为主,了解患者情况,向患者接受治疗流程,解答患者疑问,但是并为针对性康复训练,而术前康复训练包含呼吸训练和肢体训练,呼吸训练以腹式呼吸和缩唇训练为主,可促进排出肺部残气,增强肺泡换气功能,利于新鲜空气吸入,并促使二氧化碳顺利排出,有效避免肺功能降低,同时配合上肢、下肢针对性训练指导,提高患者胸部运动能力,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利于心肺功能恢复。

综上,针对接受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康复训练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进病情更好恢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艳,王秀娟,康晓艳,等.术前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07):62-66.

[2]    杨泽波.胸腔镜肺癌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38(1):137-139.

[3]    陈海平,皇甫保国,崔建中,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9,11(1):57-59.

猜你喜欢

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麻醉苏醒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优质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胸腔镜手术对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