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2019-10-21张莉莉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小学

张莉莉

【摘 要】 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之后的教学就如同是事半功倍,会更加顺利。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新课导入环节,尽可能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有效;方法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精彩生动,能够在一开口便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跟随着自己的教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地推动教学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的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之后的教学就如同是事半功倍,会更加顺利。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新课导入环节,尽可能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几种新课导入的实用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一提到新课程的导入,很多教师最先想到的便是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导入。的确,创设情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途径。一般来说,课程导入环节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发散转移到集中,同时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向新学的知识经验过渡。在这个过渡的阶段,学生需要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所谓的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特定的情感氛围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求知欲转到新的课程学习当中。由此可见,利用创设情境这种方式来进行导入,着实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利用谈话的方式来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首先,我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的时候,为了保持学生的热情,我又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此刻我引导学生将自己会背的古诗朗诵出来,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几位学生朗读了一些古诗之后,我对大家进行肯定,并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古诗: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利用课件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引用故事导入

小学生的年龄幼小,他们从小便会听到家长给自己讲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所以,喜欢听故事基本上已经成为小学生的一个特点。有趣的故事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甚至还可以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故事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载体。在对小学语文新课进行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的开端为学生讲述情节精彩生动的故事,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教学过程越来越注重,利用故事来进行新课导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小学生们能够接受的、充满正能量的、有趣的故事,致力于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萧伯纳和一个小姑娘的趣事,萧伯纳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他的生平有许多的逸闻趣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为学生讲了几个萧伯纳的小故事。如: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他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发生的原因。”这个有趣的小故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又趁机向学生讲了另一个萧伯纳的小趣事: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贵妇人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请把我刚才说的三个数字加起来!”这些小故事都充分体现了萧伯纳的幽默,学生对萧伯纳的好奇心也越来越重,于是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质疑启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他们主动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来开展教学,那么将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开展新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问题,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提問。这样的导入方法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利用这种导入方式来进行导入,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疑”,只有让学生产生质疑,产生疑惑,才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进而调动学生的语文思想。

在开展《狼和鹿》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我在课堂上的开端采用了质疑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首先,我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出一组狼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大家的答案几乎都是凶恶、贪婪等。随后我又展示了一组鹿的图片,依然引导学生思考鹿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基本上都觉得鹿是可爱善良的。这是小学生的固有思维。随后,我在课件上展示出这篇课文中的几句话:(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在这两句话的影响下,学生产生了质疑,于是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吧!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技校新课导入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