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

2019-10-21陆荣荣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陆荣荣

【摘 要】目的:调查暴发食源性疾病的情况及原因,明确此事件的性质。方法:针对开发区某企业2018年7月26日发生的部分员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依据病例定义确定入选患者,针对患者进行病症、发病时间等的调查,并通过采集患者肛拭子检测致病菌,以上患者情况同41名共同就餐未发病人员进行对比。结果:符合病例定义共40例,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7月26日21时,发病高峰为7月27日3时-4时;采集的12份患者肛拭样中1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3.33%;与41共同就餐未发病人员对比,7月26日中餐为此次事件可疑餐次的可能性大(P<0.05),因无剩余食品可供检验,引起本次事件的具体可疑食品品种未能确定。结论:判断此次事件为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与7月26日中餐密切相关。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发病时间;肛拭子检测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97-02

2018年7月27日上午9:10,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南通某企业部分员工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在竹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就诊。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调查核实和处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疾控中心对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竹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3名就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该企业41名未发病人员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该企业员工26日中餐均在企业食堂就餐,26日晚餐部分职工在企业食堂就餐,部分职工在美渔酒店就餐。按照病例定义(7月26日中餐或晚餐在企业食堂就餐或7月26日晚餐在美渔酒店聚餐,且腹泻≥3次/日),进行病例搜索,确定40名患者符合病例定义的标准。

1.2方法

记录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并统计发病高峰期、患者症状体征,分析统计可疑餐次及食品;针对患者采集肛拭子12份,送至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2 结果

2.1发病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为黄××,7月26日中餐、晚餐均在企业食堂就餐,就餐时间分别为11:30及18:00,7月26日晚21:00,开始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自行服用消炎药后,症状减轻;40例入选患者发病高峰期为7月27日3时-4时,具体详见图1。

2.2症状体征分布

病例的症状体征基本相同,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伴头晕、头痛、发热等,病例的症状体征分布见表1。

2.3可疑餐次及食品

40名定义病例当日中午均在企业食堂用餐,其中6名病例当日晚餐在企业食堂就餐,28名病例晚餐在美渔酒店用餐,6名病例仅在食堂食用中餐,晚餐未在食堂及美渔酒店用餐。40例入选患者与41例共同就餐未发病人员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26日中餐为此次事件可疑餐次的可能性大(P<0.05),因无剩余食品可供检验,引起本次事件的具体可疑食品品种未能确定。

2.4致病菌检测

7月31日上午10时,南通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报告检测结果:采集的12份患者肛拭样中1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3.33%。

3 讨论

在公共卫生问题当中,食源性疾病暴发较为常见,通常是人因进食某种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的疾病,依据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情况,患者症状表现有所不同,但一般均存在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具体为哪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则需要进一步检测[1-2]。在本次对南通某企业部分员工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的调查及研究當中,患者均有出现腹泻、腹痛、恶心等症状,为确定患者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重点对患者的发病时间、进食食物情况等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结果发现,首发病例为当天晚上9时,入选40例患者发病高峰期为7月27日3时-4时,并经分析7月26日中餐为此次事件可疑餐次的可能性大,可见此次食源性疾病潜伏时间相对较短。经实验室检测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83.33%。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共同饮食史、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此次事件为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此次调查因未能进行食品检验,因此不能确定具体为哪种食物导致事件的暴发。

参考文献

[1] 毕红杰,王春东,卢俊荣,等.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和溯源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08):800-802.

[2] 张磊,姜其家,陈海棠,等.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8):1259-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