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结核的诊疗研究进展

2019-10-21王其颖赵成柯添耀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诊疗研究进展

王其颖 赵成 柯添耀

【摘 要】脊柱结核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尤其在经济比较落后,卫生水平不高的国家与地区。脊柱结核属于慢性传染疾病,在感染的初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同时,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很多的患者会选择一些偏方等来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式会严重耽误病情,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临床症状会愈加严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使脊柱结核患者能够得到早期的有效治疗,并更好的被大众所认识,本文将对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脊柱结核;诊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96-01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人们所熟知的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但骨结核、肾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肺外结核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脊柱结核是由于机体被结核杆菌感染后造成脊柱骨质、椎间盘的破坏,并可进一步累及周围附件及椎旁肌肉,引起病变组织的变性、坏死。坏死组织液化后可形成结核性脓肿,若病灶进一步加重,局部形成的巨大脓肿常常向后压迫脊髓,同时骨质的破坏引起脊柱后凸畸形,导致椎管容积变小,使椎管内压力进一步增大,再加上病灶自身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机体相应神经节段的损伤,从而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瘫、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2]严重影响大众的生命健康。

1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

脊柱结核病人常有结核病史,同时多有午后低热、消瘦、贫血等伴随症状,从感染到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一般需11.2个月,部分区域疼痛、按压痛、肌肉僵直、病灶周围脓肿、脊柱畸形等,是脊柱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脊柱结核病变破坏椎体,其中98% 累及前柱,以破坏终板为主。[1]

2 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

脊柱結核的发病率位于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75%以上,早期病变多位于椎体,可能是因为椎体以松质骨为主,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从而使结核杆菌更容易停留。脊柱结核常常继发于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好发于体弱、营养状态差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2]结核杆菌到达椎体后,可急性发病,引起相应症状,与原发病灶的症状并存。但当机体免疫力较强时,此时到达椎体的结核杆菌可潜伏下来,当机体存在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或外伤等诱因时,会促使先前潜伏的结核杆菌繁殖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在脊柱结核中不同椎体的发病率也不同,腰椎发生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位于第三位,而骶尾椎则罕见。[2]

3 脊柱结核的诊断

3.1实验室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包括ESR、CRP、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T-SPOT-TB 技术及病灶结核杆菌培养+药敏、Xpert 实验、基因芯片法等。[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系统(BACTEC MGIT 960)采用荧光法原理,感应培养管内氧浓度的消耗情况来反映MTB 生长状态,可24h 连续监测。该方法是目前诊断脊柱结核细菌学诊断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样也是诊断“金标准”。当该方法培养提示阳性即可确定诊断,但其培养敏感性较低,易出现假阴性,导致误诊,耽误诊疗。[1]

3.2影像学诊断

普通X 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经常用到的方法,X 片上可观察到患者脊柱椎间隙变化、脊柱后突及侧突程度、大体的骨质改变情况。X 射线操作简单、检查成本低,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感染灶明显、操作人员技术纯熟的情况下基本能够诊断,同时还可对脊柱结核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但脊柱的结构相对复杂,X 射线难以发现较小的骨质改变,而且X 线的

分辨率相对较低,普通X 线对于单纯椎体结核的诊断价值并不是很大。相比来说,CT 及MRI 的影像学特点对于单椎体结核的诊断更为重要。[1]

CT 是一种病情探测仪器,能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检查,发现病情,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其特点为方便性与广泛性,是一种常规诊断措施,但是CT 诊断分辨率还存在不足,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且在扫描时会产生辐射,影响患者身体健康。[3]MRI 对相关组织分辨率较高,能进行多个切面的观察,清晰的显示患者脊柱病变情况,还能对脊柱病变范围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通过尽早判断脊柱病变情况,能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但是MRI 在钙化病症诊断方面存在不足。[3-4]

4 脊柱结核的治疗

4.1药物治疗

治疗脊柱结核的化学药物主要分为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其他类别抗结核药物。一线药物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氨硫脲(TB1),因其疗效好、毒性低,且联合使用时对各类结核杆菌疗效明确,故成为国际防结核联合会推荐使用的常规药物。[2]二线药物主要包括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利福定、卡那霉素等,但因其或疗效较差、或毒性较大,主要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目前其他类别的药物主要包括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但目前国内应用较少。[2、5]

4.2手术治疗

4.2.1前路手术

该术式优点是术中显露范围较大,直接显露病变椎体,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容易,更适合于椎体破坏严重,椎旁较大脓肿形成,后路难以进行支撑植骨的患者。[6]目前被认为是病灶破坏轻、稳定性较好的胸腰椎结核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前方入路也具有明显的缺点,例如显露范围较大,造成的创伤大,术中出血多,因此风险性较高,术后胸腹部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较大。[8]

4.2.2、前后联合手术

采取前后路联合术式行脊柱结核手术时,手术的视野相对较为开阔,能相对较彻底的清除病灶,同时可避免后路减压对椎板及椎弓根的破坏,在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脊柱结核时,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手术方式,而有关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适应症,国内外尚无绝对统一的认识。[7]前后路联合手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脊柱的前中柱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且患者后凸畸形明显;(2)通过前路病灶清除植 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不能维持脊柱稳定性者;(3)受累椎体为多个节段,至少3个以上者,(4)难以行前路内固定或行前路内固定失败;(5)伴有广泛的流注脓肿,椎旁脓肿和骨质坏死;除此之外,该术式对术者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过程也相对复杂,建议对于老年患者和基础情况较差者应谨慎使用。[7]

4.2.3、后路手术

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减压对于骨质破坏较少或有早期骨质破坏或仅有轻度畸形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而后凸畸形患者后路植骨由于张力作用,致使植骨不融合而导致假关节,因此以往仅适用于后脊柱结核。[8]

4.3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骨痨发病因气血失和,风、寒、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肌肉间隙所致,中医学家多采用温肾散寒、逐痰排脓、去腐生新治之,在治疗的过程中益气固表、扶正败毒、滋阴补气升阳以助排出寒痰之邪,还应重视补肾强骨,运用补气健脾之品补虚培元,扶固正气,健脾强督,行气补虚。[9]

5 小结

脊柱结核发病与当地卫生情况、年龄等因素相关,且该病感染早期患者不会表现出明顯的临床症状,这就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疾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作出综合的早期判断,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斌,王洪凯,黄家菊,等.脊柱结核的发病现状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02):158-160.

[2] 吕贵何,宗治贤,陈祝明,等.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相关进展[J].系统医学.

2019,4(2):174-177.

[3] 徐丽娜.CT、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5):220-221.

[4] 崔国庆,张斌,郎晓燕,等.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2(8):151-155.

[5] 徐震超.脊柱结核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10):2209-2214.

[6]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8,31(1):64-66.

[7] 粟艾,柯珍勇,汪洋.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脊柱结核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7):137-138.

[8] 农伟鹏,叶婷.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2017,45(4):496-499.

[9] 李军杰,邓强,张彦军,等.“益气养阴、逐瘀化痰”法治疗老年性脊柱结核的思路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4):463-464.

猜你喜欢

诊疗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犬瘟热的诊疗体会
基层电大教师对学员毕业论文的“诊疗”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