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2019-10-21张维莉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张维莉

【摘 要】目的:观察对儿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利用临床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为了帮助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本文的研究均从我院的儿科进行实时研究,其中总共选取92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再利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对等分为46例Z组与46例X组,我们将对Z组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利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而对于X组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利用常规治疗基础结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儿科呼吸道患者感染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以及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结果:从结果来看,X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然比Z组高,且不良反应状况显著优于Z组,对两组小儿的治疗满意度状况来讲,X组显然高于Z组。其中的对比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临床研究中来看,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利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行治疗,其无论是疗效还是不良反应,亦或者治疗满意度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与应用意义。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85-02

引 言

近些年医学的发展促进了抗生素的大范围应用与发展,其中出现许多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产生十足的抗药性。而呼吸道感染更是最显著的因为病菌引起感染的一种常见病症,在小儿群体中尤为常见。就因为如此,传统的药物治疗显然已经不能带来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很容易在其中出现复发或者多种不良反应,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要知道小儿身体抵抗力都相对比较差,其中所带来的后果通常比较严重。这种病症还有一个特点在于易于传染,控制起来也相对比较麻烦。因此,为了研究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与治疗效果,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出发点,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此次研究的观察患者均是从我院儿科中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实时抽选与研究,总共有92例患者表示参与我们这次的研究。我们在对其进一步观察与分析中仅存在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常见症状,比如咳嗽、发热等。我们利用听诊器对其胸部进行听诊中发现大多患者均出现呼吸道音粗的现象,在利用X光片做出进一步检查中可以看到这些患者在其肺部均呈现了片状阴影。在其他指标状况上还尚未发现异常状况,故可以用于这次研究观察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我们先对这92例儿科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利用随机抽选的方法进行对等数量的分组,顺利分为46例Z组与46例X组,然后对Z组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利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而对于X组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小儿患者在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状況、治疗满意度状况,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

1.3治疗方法

对于Z组的患者利用常规的平喘祛痰以及止渴退烧进行治疗,同时对于日常饮水量要有所增加,增强其常规抗感染措施;而对于X组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利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行治疗,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在治疗小儿清热解毒与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上具有十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支气管炎与感冒等也有着非常理想的效果。我们对其采用的用药方案为每日服用四次,每次服用5g左右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观察期均为两个礼拜。

1.4观察指标

在观察指标中我们将观察三个指标,分别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状况与满意度状况。对于治疗效果我们均利用A、B、C三个指标进行记录,A级治疗效果代表患者痊愈,且在其他指标与症状上均得到良好的改善;B级治疗效果代表患者疗效出现改善,其他指标与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C级治疗效果代表患者疗效较差,且其他指标与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甚至恶化现象,最后记录疗效率,而疗效率=(A级疗效+B级疗效)/46×100%。在不良反应状况中记录不良反应率,以百分比进行表示。在满意度状况中也同样利用A、B、C三个指标进行表示,A级指标代表患者治疗满意度十分高,对于治疗过程的体验感与治疗恢复感均有着良好的过程;B级指标代表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一般,对于其中的体验感与治疗恢复均比较中规中矩;而C级指标则代表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差,没有很好的体验感与治疗恢复,满意率=(A级+B级)/46×100%。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2.2不良反应对比

3 治疗满意度状况

从表1中可以显然看到Z组的儿科呼吸道感染疗效率为71.74%,而X组则为89.13%,其中的疗效率在对比中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与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不良反应状况中Z组不良反应率为21.74%,而X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35%,对比中具有显著差异性与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3中可以显然看到在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中Z组的76.09%显然低于X组的93.48%,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通常情况下,因为小儿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均比较低,所以很多时候很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在传统换季期间我院儿科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数显著增加,这些患者在临床表现中均出现咳嗽、换气困难等特征,非常容易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从以往的治疗方案上来看,常规的治疗方案往往因为其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针对性不强,所以研究新型治疗方案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我们在本文的研究中利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其进行治疗,从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状况,还是在治疗满意度中均比常规的治疗手段效果更好,且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所以,在临床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治疗方案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谈晓倩,宋洁.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17(5).

[2] 孙晓东[1],张宝芹[1].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30):6547-6547.

猜你喜欢

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分析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莫西沙星与依替米星治疗3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