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护理对策

2019-10-21朱凤怡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护理产后出血

朱凤怡

【摘 要】目的:分析高危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分娩的高危产妇1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将产妇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预防护理。总结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均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数据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借助预防护理可以显著控制高危产妇的产后出血风险,提高整体助产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预防护理;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临床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34-02

近些年随着高龄、高危产妇的不断增多,对于临床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技术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产科属于临床中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科室,同时也是护患矛盾高发科室,只有在保障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优质性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控制医护风险,提高医护效益[2]。对此,为了更好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本文以部分产妇为例,探讨预防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分娩的高危产妇1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将产妇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产妇50例,年龄平均(35.8±2.4)岁,孕周平均(39.8±0.5)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3例,妊娠期糖尿病20例;常规组产妇50例,年龄平均年龄(36.1±2.5)岁,孕周平均(40.2±0.5)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2例,妊娠期糖尿病21例。实验组与常规组产妇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以医嘱落实为主。

实验组采取预防护理,主要内容有:1、产前指导。在产前需要为产妇提供部分注意事项指导讲解,向产妇一一说明,叮嘱产妇避免突然增大腹部压力,并密切关注胎膜早破和各种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发生胎膜早破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强调孕妇分娩期间的无菌操作,尽可能避免感染的发生。产前提供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指导,提供健康指导,涉及到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产科门诊随访、胎儿情况监测、监测记录单发放等,同时以周为单位做好血糖、体重、生活情况的记录。负责胎儿的发育评估以及全程性的监护,同时收集产妇的分娩资料以及新生儿发育资料。在遇到医疗问题时及时询问专科医师与营养师。小组成员需要接受统一的培训教育,尤其是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培训以及糖尿病诊断指南的相关内容,尽可能减少产后出血风险;2、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指导,产妇由于对分娩的不了解可能出现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说明分娩的方法、技巧以及经验感受,并告知其分娩期間的注意事项和如何预防各类并发症,使得产妇树立分娩自信;3、做好产程护理。对于第一产程,主要是以鼓励进食、进水,抓紧时间休息并补充体力,为后续产程做准备。第二产城产妇会出现明显的难受感,此时便需要做好相应的陪伴指导,丈夫应当在助产士指导之下做好对产妇呼吸的调控,尽可能减轻不适感。第三产程因为时间比较短,此时需要做好情绪的维护,尤其是杜绝沮丧等情绪,提供安慰,促使产妇及时从紧张的情绪中过渡出来。

1.3观测指标

总结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患者基础资料以及观察指标均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在数据录入之后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处理,采用离散或连续类型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录入,针对定性的数据不应用分类处理。数据的处理方面以P值<0.05为标准进行统计学意义判断。百分比数据应用x2进行检验,均数数据应用T值数据进行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均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预防护理措施可以促使产妇产后的风险症状有效降低,尤其是出血控制效果突出[3]。预防护理干预属于近些年所兴起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非常符合集束化护理基础理念[4]。预防护理在产妇中的应用主要是自愈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提供舒适性的心理帮助、体位帮助以及环境帮助等,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康复方式。预防护理中具体护理措施较多,通过多种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及时缓解或减轻临床不良症状,提高分娩质量,强化产妇耐受能力,为孕妇与婴儿提供可靠的护理帮助[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均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预防护理可以显著提升产妇的分娩效益,可以尽可能缩短产程,提升分娩效率,控制出血量的同时有直接降低了感染风险,可以作为常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借助预防护理可以显著控制高危产妇的产后出血风险,提高整体助产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红燕,张世昌,陈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2017,16(46):4629-4630.

[2] 朱亚芹,张晓颖,马锦琪.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31(6):41-42.

[3] 李忠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钙剂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v.33(18):4145-4148.

[4] 肖兰凤,孟海霞.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13(10):56-58.

[5] 姚永畅.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应用时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1(10):244-245.

猜你喜欢

预防护理产后出血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研究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