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2019-10-21李肖云潘相羽甘伟燕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质量

李肖云?潘相羽?甘伟燕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使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能够改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提高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13-01

早产儿也叫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在28周以上37周以下出生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出生时的体重大部分小于2500克,而头围也小于33厘米[1]。针对早产儿极易引发喂养不耐受现象,主要是因为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并未成熟,容易出现胃滞留增加、腹胀和呕吐等临床症状[2]。本研究就进一步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孕周为(31.9±0.4)周,患儿出生体重为(2000.14±100.19)克,其中有80例为剖腹产,20例为自然分娩。对照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孕周为(30.8±0.57)周,患儿出生体重为(1598.26±120.41)克,其中有79例为剖腹产,21例为自然分娩。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护理人员采用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使用注射器间歇性的注入配方奶给患儿;并且护理人员需要给与产妇及家属相应的喂养不耐受疾病的相关知识普及,及时的安抚患者的情绪并给予相应的帮助鼓励。

给予研究组使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专门的5人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主要是由主任医生、护士长和三名护理人员组成,并且由护士长最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会议,会议中需要对喂养不耐受疾病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通过对过往数据和临床病例的研究,制定合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2)针对早产儿可以对其腹部进行有效的抚触按摩,帮助其肠道进行有效的蠕动,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并且可以通过让患儿吸吮空奶头,增加患儿的吸吮发射能力,从而增强对胃肠肽水平的调节作用,促进肠道的发育。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合理的体位,如采取20°斜坡式俯卧位,对患儿的胃肠道排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体位姿势要防止患儿出现窒息状况。(3)在对患儿的喂养中采取肠道微量喂养方法,给与患儿递增式的喂奶方式,从1毫升逐渐增加奶量,尽可能的不要禁食,采取母乳喂养。用少量的奶汁帮助患儿促进胃肠发育,从而提高胃肠道的耐受性。但是在整体的喂养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儿的具体情况们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喂养方式的调整,对部分临床反应较为严重的患儿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与补充营养,而且在母乳喂养中也要注意奶汁的浓度对胃肠道的影响。对于喂养不耐受较为严重的患儿根据医生的指导,可以给与适量的药物治疗。(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组需要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管理、护理人员和患儿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组织会议进行讨论,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确保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和不断完善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其中喂养效率是指患儿平均每分钟的经口奶量、摄入奶量比是指经口喂养摄入奶量/医嘱奶量,喂养成效是指患儿进食5分钟时经口喂养摄入奶量/医嘱奶量[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果

2.1护理质量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疾病形成原因是由于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没有发育完全而引起的,因此在出生后患儿的允吮能力和胃肠道消化能力较差。该疾病近几年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疾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上,对护理过程的管理以及环节质量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盲点。而针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疾病,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在整体的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和过程,从研究结果数据来看,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儿的体位的改变,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胃排空,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喂养方式,能够降低乳汁在患儿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避免患儿出现腹胀、胃滞留和呕吐等症状的产生,从而科学的喂养方式也能够帮助患儿对胃肠道进行有效的刺激作用,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相比常规护理更加注重护理质量,对护理质量的把握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持续性,因此能够大大的降低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提高其喂养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能够改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提高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家敏.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4):94-96.

[2] 徐芮,孙聪,麦合烽,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2):130-133.

[3] 毛伟萍.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212(07):189-190.

猜你喜欢

早产儿护理质量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的头号敌人: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早产儿喂哪种奶粉好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