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

2019-10-21孟炎杰马晓辉郭瑞莎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外周血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孟炎杰?马晓辉?郭瑞莎

【摘 要】目的:观察观察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1例: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护理干预可影响采集细胞质量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安全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采集细胞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08-01

多发性骨髓瘤、恶心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近年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结果可直接影响干细胞治疗效果,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认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过程中护理干预为影响干细胞采集结果的重要因素[1]。本次比较2016年1月-2019年5月2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与2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过程中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预后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1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3例)女(8例)比例为13:8,年龄在6岁至46岁,中位年龄为(32.22±1.22)岁。对照组21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6例)比例为15:6,年龄在10岁至43岁,中位年龄为(31.2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恶性血液疾病,所有患者均需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2)所有患者均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签署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排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异常患者。(2)排除合并代谢性、免疫性疾病患者。(3)排除认知障碍、难以语言正常交流患者。

1.3方法

1.3.1常规护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护理人员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相关资料,而后严格按照我国颁布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步骤,在无菌操作下采集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采集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并对穿刺针眼进行包扎。

1.3.2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

(1)采集前:①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不了解该操作采集步骤、采集前准备、采集后自主护理方式,担心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继而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为缓解或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发放宣传手册,向患者细致性介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相关内容,并列举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良好案例,增加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②为保证患者造血干细胞治疗,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脂以及膨化食品,食用含钙、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控制进餐量,保证7分饱。(2)采集中:①护理在穿刺前应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保证操作室内温度在26摄氏度左右,若患者体温较低应为患者提供暖手宝。②为减轻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穿刺过程中紧张情况,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攀谈,转移患者注意力。③为避免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低钙反应,可在采集前为患者提供20 mL口服钙剂。(3)采集后:为防止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后出现手足抽搐或低血糖反应,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糖水,并给予ACDA抗凝剂。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细胞质量。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表示的数据用x2检验,(x±s)表示的数据用t 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10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比较两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

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患者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分别为(8.19±0.26)X 108个/kg、(4.78±0.25)X 106个/kg,对照组患者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分别为(7.62±0.25)X 108个/kg、(3.12±0.62)X 106个/kg,两组患者上述对应项目比较差异显著(t=2.265、2.206,P<0.05)。

3 討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普遍不了解采集流程,采集前饮食以及医护人员护理干预均可对患者生理造成不同的刺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即要求医护人员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刺激等角度出发,实施预见性干预以提升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适应能力[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原因为预见性的同患者沟通降低消极情绪、指导饮食、发放宣传手册、讲解良好案例、并口服钙剂多种并施,说明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采集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细胞质量好,由此可见,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优化护理干预模式,实施预见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春红,姚建娜,郭彩利.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324-325.

[2] 吴秋慧,李玲琍,王清松,等.综合干预及护理对降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7,40(5):387-392.

猜你喜欢

外周血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三七皂甙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协同刺激分子CDCD58表达调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