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手部动脉缺损的疗效观察

2019-10-21高兆峰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疗效

高兆峰

【摘 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手部动脉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50名手部动脉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的25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接受常规皮瓣游离回植术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断指成活率、断指再植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時间、生存质量以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断指再植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以及患者满意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手部动脉缺损,提高了断指成活率和再植后功能评分,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了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推广。

【关键词】显微外科修复术;手部动脉;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49-02

引 言

手部动脉损伤通常包括切割损伤和闭合性撕裂,并且通常与骨折和手指神经损伤相结合,由于手中的肌肉没有受损,患者通常以失去相关的关节活动为特征。 手神经在深屈肌和浅屈肌之间移动,当患者患有手外伤和创伤时,不仅发生手动脉。受伤也可能导致手部神经受损。 患者的主要特征是手部感觉丧失或运动功能丧失,常规手术修复可能导致术后动脉粘连,导致神经组织再次受伤,影响术后康复。 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治的50名手部动脉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的25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接受常规皮瓣游离回植术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1~58岁,平均33.56±3.15岁;切割伤7例,撕裂伤5例,挤压伤5例,爆炸伤4例,烧伤4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9~56岁,平均34.12±4.38岁;切割伤8例,撕裂伤5例,挤压伤5例,爆炸伤4例,烧伤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生存质量各评分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及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除外;(3)合并糖尿病及重度贫血者除外;(4)有麻醉禁忌症者除外;(5)合并精神及情感障碍者除外;(6)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局麻下进行局部清创,初步判断病情,包括骨折情况、血管缺损情况、动脉损伤情况、皮肤缺损情况等。观察组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将患者患肢抬高,于患者上臂中断使用气囊止血带辅助驱血,止血带压力保持40KPa,使手部创面无渗血,此时在显微镜下进行进一步清创,并寻找断裂撕脱的血管,修剪备用;进一步清创完毕后,松开止血带,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及碘伏湿敷处理,观察创面血供情况;之后根据病情给予骨折固定复位,修复损伤的动脉、神经及指动脉,重建指体远端血供,必要时给予同指血管移植,根据皮瓣受损及血供情况进行修剪回植,尽量保证受损皮肤与浅静脉等吻合,然后进行缝合,并于皮瓣下置引流管,及包扎伤口等处理;手术完成后,给予常规消炎止痛、抗痉挛、抗凝及改善循环等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对照组给予常规皮瓣游离回植术治疗,在常规清创后,在臂丛阻滞麻醉下,根据病情修剪皮瓣,进行创面吻合、回植、缝合、引流及包扎,术后药物处理同观察组。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断指成活率比较

观察组断指并动脉缺损共计152指,成活143指,成活率94.08%,对照组断指动脉缺损共计151指,成活125指,成活率82.7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断指再植功能评分比较

二者断指再植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成活148指,优良例数分别为109例、28例,优良率为92.57%(137/148);对照组成活125指,优良例数分别为86例、16例,102,优良率为81.60%(102/1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0,P<0.05)。

2.3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9.45±2.05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12.26±2.45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部动脉损伤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急症,通常属于开放性损伤,手部动脉断裂以及手部神经损伤、指神经损伤位置不同,其相应的不同关节屈伸难度较大,且发生畸形的可能性较高。同时手部神经损伤通常是由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引起。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传统修复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高,患者创口虽愈合较快,但出现动脉粘连、再断裂的可能性高,影响手部神经恢复、生长的不利因素比较多,缝合准确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不利于早期康复。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手部动脉损伤和手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治疗范围逐渐增大,其应用效果显着,在临床上关注度非常高。 因此,对于手部动脉损伤,手部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分析了以下具体优点:在手动脉损伤的情况下,尤其是动脉损伤患者形成马尾,应选择显微外科修复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显微技术避免动脉束间隙,找到动脉束准确进入针头,提高抗拉强度。

总之,本研究通过实践证明了,显微外科修复术,提高了断指成活率和断指再植功能评分,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手部动脉缺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临床优势,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因而值得在手外科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冰.显微外科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13-14.

[2] 汪萍.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05):219.

[3] 吴洪波.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02):375-378.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