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及对策

2019-10-21罗振敏王福贤王洋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院前急救

罗振敏 王福贤 王洋

【摘 要】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通过对本院2016-2018年院前急救患者5719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引起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因素,提出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疗隐患;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39-02

院前急救是指专业急救机构医护人员在院外对患者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是抢救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急救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院前急救中多为危重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加之救治条件差,故对急救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院前急救存在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前急救的安全和效率。现将本院120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接诊的院前急救5719人次,年龄在3~81岁,平均年龄(39.54±7.22)岁,院外猝死216人,送往其他附近医院81人。车祸外伤患者占36%,内科其他患者占64%。其中投诉急救车找不到具体位置2例,出诊时间长2例,物品准备不足2例,转运途中沟通告知不到位1例,静脉穿刺不成功1例。

2 护理行为所致的安全隐患

2.1违反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

在院前急救中,护士是医疗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应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如果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未能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如:在护理操作中护士未戴口罩,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护理交接班制度执行不到位,急救箱中用过的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未及时补充,各种器械设备未处于备用状态,如氧气袋氧气不足,心电图机未充电,手电筒电源不足等都直接影响抢救的质量和效果;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有口头医嘱时就易造成用错药,给患者造成生命安全隐患,这些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2.2专业知识缺乏、急救技能不佳

由于急救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涉及面广,护理操作技术复杂,标准要求高,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急救护士需要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各种过硬的急救操作抢救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分析判断病情的能力及果断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的应变能力。但120急救中心一般年轻护士多,低年资,工作时间短,经验又少,专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不熟練,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认识不够,容易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2.3护患沟通不良、缺乏有效沟通

在院前急救中,多数患者发病突然、病情急、危重、变化快,患者与家属焦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抢救的危急时刻,家属与护士来不及过多沟通,或护士态度淡漠,语气生硬,沟通解释不到位,很容易因为与患者和家属缺乏有效沟通而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2.4患者转运途中措施不当

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不仔细,路途颠簸导致监护设备性能不稳定,伤者有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转运途中未有效落实监护及抢救措施,存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脱落,输液及引流管路脱落、移位等现象。运送时防跌倒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者未使用约束带等安全防范措施,导致患者跌倒。转运途中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忙于抢救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规范等,导致投诉。

3 院前急救安全防范措施

3.1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

加强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并组织和实施考核。积极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遇到疑难危重病人组织讨论学习,锻炼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他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同时,通过选派护士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3.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在院前急救中,患者病情变化快,护士要尊重患者的权利,根据不同文化层次用患者和家属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安抚,疏导紧张急躁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尽可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就此减少医患的矛盾,避免医疗纠纷,做好告知。转运患者时应充分评估患者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并与患者或家属做好有效的沟通,让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承担途中转运的风险,如一旦发生状况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果断有效的抢救措施等,减少医患纠纷。

3.3注重转运途中的监护治疗

急救医护出车接诊病人,重要任务是如何安全、快捷的把病人转送至医院抢救,但“越快越好”的仓促转运并不适合转运危重病人,需采取现场初步救治,待病情相对缓解后,才可将病人安全转运而不致引起疾病恶化。转运病人前应向家属告知病情危重性并征求家属的同意,应有1名主要的病人家属陪同,以便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给病人安全感,开车前应详细检查输液、氧气通路等治疗措施是否顺畅,因为转运途中为了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人身安全,此时对病人进行干预性治疗有一定困难,转运途中要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血压、心率变化等,转运时应平稳进行,而不应只求速度。病人转运途中,不管病人轻重,医师和护士都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遇病情严重恶化者,立即实行抢救措施,同时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安慰及鼓励工作,解除他们的焦虑恐惧。

4 结束语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存在相应的护理安全问题,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和责任心,提高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强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医疗纠纷,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雷艳.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6)

[2] 李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1)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中的效果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胃管误插入气管不典型症状1例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