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2019-10-21姜晓卓连永丽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心理干预

姜晓卓?连永丽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手足外伤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分析心理干预在患者治疗期间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78%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7%),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值为26.3±4.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值为32.7±4.8,实验组患者焦虑值明显更低,从护理满意率上看,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70%,对照组则为51%,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更高。 结论:在手足外伤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符合临床推广应用标准。

【关键词】手足外伤;疼痛护理;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11-02

在各类外伤种类中,手足外伤所占比例是很高的,且手足外伤对于患者自身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患者在伤后治疗过程中行动受限,各种日常活动不能顺利完成,且手足外伤术后疼痛比较明显,这一系列问题将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很多患者在术后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不利于康复的负面心理情绪,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从大量已有护理经验上来看,患者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原因,而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则能够极大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心态,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本文将针对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心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手足外伤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具体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区间在27至7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1.5±4.4)岁。实验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区间在26至6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0.3±4.2)岁。经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資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换药,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以及积极进行抗感染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护理上增加心理干预,依据患者自身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与干预以及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尽可能降低患者不利情绪,舒缓其心理压力。根据以上内容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焦虑情况进行对比[1]。

1.3评价标准

1.3.1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如下:共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标准为:患者情绪良好,心态放松,能够主动与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并且能够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自身不适症状寻求改善。有效标准为:患者疼痛减轻,心态相对平稳,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面对医护人员的询问能够顺利回答,对于术后的疼痛等不适症状能够被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无效标准为:患者情绪焦躁,心情低落,烦躁易怒,拒绝与医护人员交流,面对询问拒不配合,有自行终止治疗的倾向[2]。

1.3.2患者焦虑值评价标准

对患者焦虑值进行评价分析中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其中包含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分析的选择题,患者从既定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回答,基于患者答案所得分数对其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患者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情绪越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遵照患者及家属的评价表中护理满意度一栏具体选择直接进行记录,分别为满意、不满意两个级别,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组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数据分析中P<0.05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57%,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更佳(P<0.05)详情见表1

2.2患者焦虑值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焦虑值数值下降相较于对照组更多,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焦虑情绪更低(P<0.05)详情见标2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7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51%,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详见表3

3 讨论

从当前手足外伤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到很大比重,而手足外伤患者面对各类开放性伤口本身就存在较大的恐慌惧怕心理,加之术后疼痛比较明显,所以多数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负面情绪,患者心态比较极端,烦躁易怒的情况非常常见,而这些情况对于患者的术后治疗及恢复都相当不利。在本文研究中,心理干预护理主要有改善患者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有效的疼痛护理三个方面,在保障完整落实既定护理方案后,心理干预护理能够让患者在护理期间获得更好的治疗与恢复效果,而从实际数据上来看也能够印证这一说法,应用心理干预护理的实验组,其护理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则为57%,治疗后焦虑值实验组为26.3±4.1,对照组为32.7±4.8,实验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更轻。满意度上看,实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所以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心理干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3]。

参考文献

[1] 马兰,雷红英,马文娟.优质护理在手足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7,27(15):272-273.

[2] 任雪峰.手足部外伤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97-297,298.

[3] 岳会敏.综合护理干预在手足外伤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9):190-191.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心理干预
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