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干预措施在危重患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21何金竹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何金竹

【摘 要】目的:研究危重患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接受集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均已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均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与置管时间。结果:普通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6(16.21)%,干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1(2.70)%,X2=3.9446,P=0.0470,P<0.05;普通组置管时间数值为2.15±1.01,干预组置管时间数值为4.51±1.12,T=6.0605,P=0.0000,P<0.05。结论:危重患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难度大,风险性相对较高,对其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可以规避风险因素,延长置管时间,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机率。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危重患儿;集束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91-01

危重患兒病情危急,需要随时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出病情变化,并且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在重症患儿临床监护中得到了普及[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核心特点在于动脉穿刺置管后安加压力传感器,容易引发感染、意外拔管、堵管现象。尤其在低龄重症患儿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上述风险事件发生机率都有所增加,这与患儿免疫力低、依从性差有着直接关系。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均已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与置管时间,现将研究结论做如下汇报。

1 方法与资料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将其均分为普通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7例。普通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2d~14d,均龄(6.01±0.45)d;干预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2d~15d,均龄(5.87±0.56)d。经过数据复

核,两组患儿符合临床危重诊断标准,均已经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组间数据对比无意义。

纳入标准为:持续动脉血压监测。

研究排除标准:(1)Allen试验阳性;(2)凝血功能异常患儿;(3)足背动脉搏动不良者;(4)穿刺点感染;(5)严重皮肤损伤患儿。

1.2主要方法

普通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置管护理程序,保持拟定穿刺对象皮肤干燥、无渗血、清洁,预防意外拔管现象。

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1)结合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特征、患儿病情及护理需求制定护理方案;(2)成立护理小组,明确责任护理人员。(3)执行护理方案:第一,动脉选择。在穿刺时首选桡动脉,次选胫后动脉、尺动脉,并对其循环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穿刺时,护理人员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吸吮或镇静药使用,使患儿保持安静,评价被穿刺动脉侧支循状况,防止动脉过度穿刺。第二,置管护理。加强对患儿的监护,预防各种并发症。①预防出血:为防止导管脱出或滑脱,护理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镇静剂[2]。②预防感染:拟定穿刺对象皮肤干燥、无渗血、清洁。③预防血栓:采用肝素稀释液微量泵输入,可以考虑重新置

管[3]。④预防气栓:保持各连接管道紧密连接。⑤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牵拉受力,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如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需根据患儿情况重新置管[4]。

1.3对比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与置管时间。

1.4数据处理

均使用SPSS14.0版本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T检验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x±s)示数,用卡方检验对比置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用[n(%)]示数。P<0.05,则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5]。

2 结果

2.1不良反应

如表1,普通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6(16.21)%,干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1(2.70)%,x2=3.9446,P=0.0470,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2置管时间

如表2,普通组置管时间数值为2.15±1.01,干预组置管时间数值为4.51±1.12,

T=6.0605,P=0.0000,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3 讨论

有创血压能直接感知血液压强,并可将波形及数值实时显示在监护仪上,能直观、动态获取数值,从而反映患儿体内循环状况,测量数据较为精准[6],可为医务人员及时评价患儿病情提供指导。但是,在置管过程中,由于患儿烦躁,缩短了置管时间,增加了置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机率。因此,集束干预措施是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护理核心,结合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对干预内容进行优化。

此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均已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均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与置管时间。通过数据可以得知,接受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置管时间数据上明显优于接受一般护理模式的普通组,与上述讨论观点相符合。

综上所述,危重患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难度大,风险性相对较高,对其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可以规避风险因素,延长置管时间,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综合提升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玥璐,沈洁,段颖晖,等.集束干预措施在危重患儿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应用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3):121-122.

[2] 欧阳丽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儿童重症手足口痛救治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5(59):192.

[3] 罗彩远,黎艳.正压输液接头运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48-650.

[4] 张建凤,张蓉华.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 依从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1181~1183.

[5] 雷艳.机械通气患者运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护理干预探究[J].心理医生,2018,24(20):253-254.

[6] 林明晓,柯燕娜.护理干预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2):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