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10-21刘慧馨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刘慧馨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漏尿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6月接受治疗的留置导尿管的60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两组,导尿管漏尿患者27例为漏尿组,导尿管未漏尿患者33例为未漏尿组。观察并分析导尿管漏尿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漏尿组明显高于未漏尿组,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漏尿组患者导尿管漏尿原因为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生理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其他因素所致。结论:患者自身因素是造成老年男性患者导尿管漏尿的主要原因,护理因素及导管质量问题也可引起导尿管漏尿,但发生机率较低,因而导尿管漏尿护理应在临床开展及应用。

【关键词】老年男性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72-02

对于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留置导尿管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老年患者由于高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身器官退行性变化,易出现导尿管漏尿的现象,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和生理痛苦。因而有必要对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漏尿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6月接受治疗的留置导尿管的60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6月接受治疗的留置导尿管的60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两组,导尿管漏尿患者27例为漏尿组,导尿管未漏尿患者33例为未漏尿组。漏尿组患者年龄62至80岁,均龄(73.8±2.1)岁;未漏尿组患者年龄60至78岁,均龄(72.5±2.3)岁,所有患者使用的导尿管均为同一生产厂家,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漏尿组患者导尿管漏尿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进行记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及SAS、SD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漏尿组明显高于未漏尿组,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漏尿组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

漏尿组27例患者中,因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引起漏尿的13例(48.15%)、因生理结构发生改变(生理结构发生的变化主要为前列腺增生、膀胱容量减小、尿道括约机松驰)引起漏尿的9例(33.33%)、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漏尿的4例(14.82),因其他因素引起漏尿的1例(3.70%),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高龄,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易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对于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需采取留置导尿管的方式来进行辅助,但导尿管使用期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会发生漏尿,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因些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加以干预[1]。

3.1心理护理

留置导尿管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心理存在焦虑、抑郁、烦燥等不良状态,因而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多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可在患者床边安装帘幔,加以遮挡。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管期间可能引起的不适,应避免用力排尿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3.2规范操作

护理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插管时动作宜轻柔,向气囊注水时应保证水量适当,过少会使气囊不易贴合,漂浮于尿道口而发生漏尿;过多则会引起气囊压力过大致尿液引流不畅。通常情况下气囊注水量为20~30ml,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操作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变化及反馈,以免损伤尿道。

3.3括约肌松弛的护理

对于尿道括约机松驰的老年患者,在其尿道未发生异常改变的前提下,宜选择型号较大的导尿管,以保证导尿管畅通,防止漏尿。

3.4保持导尿管畅通

导尿管和引流袋应加以固定,以免患者翻身或活动时不慎压迫、弯折尿管,造成尿管引流受阻或尿管脱落,引流袋位置应在低于患者耻骨处进行固定,以防尿液逆流引发泌尿感染。

3.5膀胱功能训练

针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当患者有尿意时可按生理反射排尿,此时开放尿管,排尽后再夹闭尿管。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初期每1至2小时开放尿管1次,逐步延长周期,过渡到每2至3小时开放1次,若患者输液量较大或使用了利尿剂,可视具体情况酌情缩短开放周期,要引起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患者膀胱内有一定容量的尿液才可放尿,以免发生膀胱萎缩[3]。

综上,本次研究中,漏尿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未漏尿组,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针对这类现象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勤于观察,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干预,以免發生泌尿感染,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生理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4):241.

[2] 张玲利.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2):140-141.

[3] 吕鑫.研究内科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24(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