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9-10-21荣婉丽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荣婉丽

【摘 要】目的:研究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随机选取的86例脑干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临床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痊愈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给予脑干损伤患者临床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致死、致残率显著下降。

【关键词】临床护理观察;脑干损伤;致残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50-02

原发性、继发性是脑干损伤的两种主要形式,脑疝、脑水肿、重型颅脑损伤都极易引发脑干损伤,脑干位于人脑中轴底部,大脑、小脑与脑干联系密切,若脑干损伤会影响患者正常思维,症状严重者会发展成植物人,甚至死亡[1]。脑干损伤通常不会单独出现,脑干损伤护引发脑桥、中脑等损伤,外力抨击、摔跤是引发脑干损伤的主要原因。发现脑损伤后需及时抢救,否则会出现运动、意识障碍、去皮质强直等并发症[2],临床治疗与优质护理措施相结合,可显著提升救治效果,本次研究旨在验证临床护理观察的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86例脑干损伤患者,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进行研究,患者均在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来院治疗。对照组女20例,男23例,年龄26~71岁,平均(44.21±3.37)岁;观察组女21例,男22例,年龄27~75岁,平均(48.58±3.45)岁;两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以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相应护理,护理方法为:给予患者机械通气,保证氧气浓度,患者在重度昏迷期间仍能正常呼吸;静脉输注营养液,维持患者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给予患者消炎抗菌药物,防止病情恶化;监测患者体温、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给予观察组临床优质护理观察,具体措施包括:(1)临床观察:对患者症状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为脑干损伤,脑干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由深呼吸逐渐转变成浅慢呼吸,呼吸不规律,不及时抢救患者有窒息风险。脑干损伤后患者呼吸紊乱,不断分泌大量黏液使气管阻塞,因此抢救时首先要清洗气管,将分泌物排出保证患者呼吸通畅。若患者瞳孔出现散光、转动不灵活现象说明其脑干损伤,此时应迅速测试患者应激反应,判断患者脑干损伤程度,进而制定完善、周密的护理计划。确诊患者为脑干损伤后不要随意挪动患者,不要让患者遭受外部刺激,及时向医生上报患者情况。(2)生命体征护理:对呼吸频率、心率等指征严密监测额,定时测试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确定患者是处于睡眠还是重度昏迷状态,若患者对刺激毫无反应说明其已经昏迷,应立即抢救;通过患者瞳孔大小判断患者有无脑疝、脑桥等症状出现;每隔15min记录1次患者体温,发烧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注射退烧药,同时查看患者伤口是否发生感染。(3)体位护理:取平卧位并在患者头颈处放置软枕,使患者头部稍微后仰,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给予患者吸氧护理。间隔2h给患者翻身并輕拍其背部,帮助患者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时刻维持气管通畅,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用上凹气管对重度昏迷患者进行刺激,迫使患者咳嗽,直至痰液全部排出。(4)饮食护理,有意识患者给予其清淡流食,使其胃肠压力减小,多选择有营养食物进食,昏迷患者无法进食,只能依靠静脉输注营养液。切忌辛辣、油腻食物,询问患者家属其饮食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5)并发症护理:导尿管留置患者体内易产生感染,因此护士要时刻查看导尿管是否有脱管、周围皮肤红肿情况,定时对导尿管及周边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尿袋装满立即更换,防止尿液倒灌;患者服药后观察其是否存在胃反酸症状,若有则考虑胃溃疡,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及用量;间隔2h协助患者翻身,每日更换干净床单,防止患者有压疮现象发生;若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及时止血并用冲洗液将消化道中血液清除,冲洗后患者不能禁食,直到出血口愈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后的痊愈、死亡、残废、植物人例数,痊愈人数越多说明护理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0.0分析,(x±s)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x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痊愈率为69.77%,观察组痊愈率为95.35%,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大脑属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收到损伤后轻者患者卧床不起、不能言语,重者丧失认知、思维能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走向死亡[3]。脑干是脑部重要组成,其损伤后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脑干损伤患者常表现为以下症状:意识障碍。这是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典型症状,部分患者昏迷但仍有意识,少数患者重度昏迷,应激反应消失;瞳孔大小改变。表现为瞳孔缩小,患者眼睛散光,眼球运动受限;呼吸紊乱,时浅时深;消化道出血;身体水肿[4];体温迅速变化,交感神经受损伤脑干影响功能失常,患者出汗功能障碍,导致身体温度急速上升。

目前治疗脑干损伤方法多样,配合临床护理观察能显著提升治疗质量,在本研究中实施临床优质护理观察模式,患者痊愈几率显著提升(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致死、致残率下降。

综上所述,给予脑干损伤患者临床优质护理观察,可大幅提升患者治愈率,减少死亡人数,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殷霞凤. 优质护理在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18,5(21):187-188.

[2] 杨丽. 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之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18):222.

[3] 杨宝燕. 58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7):1056-1057.

[4] 贾尚秀.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心得[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9):115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