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2019-10-21王旭静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梗死

王旭静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添加中医治疗方案联合治疗,观察分析治疗3个月后其临床治疗疗效,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可行性与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应用良好,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脑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疗法;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西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1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46-01

血管性癡呆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血管梗死导致脑部局部神经功能受损为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多表现为语言、情绪、记忆力、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很复杂,虽然在药物治疗后有一定的康复机会,但如果再次发生,则会进一步加重症状,造成间歇性发展,对治疗上增加了难度,严重者可威及患者生

命[2]。常规治疗为西医治疗方案,为了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以中医治疗,并与单一西医治疗方案对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血管性痴呆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及MRI检查均确诊为脑梗死病变,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2-79岁,平均(62.48±7.26)岁,病程3~8个月,平均(4.29±1.14)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1~80岁,平均(62.46±7.30)岁;病程3~9个月,平均(4.34±1.2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药物为氯吡格雷、尼莫地平及其他相关对症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方案,给予自拟通脑汤,药方构成:石菖蒲15g、山药20g、熟地20g、生黄芪30g、丹参15g、麦冬20g、银杏叶5g、白术15g、天麻10g、茯苓25g、同时选择 白 果5颗,以水煎服,取水400mL,每天一剂,每日两次,分别于早晚时间段用药,持续治疗2个月,期间辅助患者适当中医康复功能训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精神状况、意识、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精神痴呆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的精神状态进行评分[3],其中显效:评分高于27分,智力正常。有效:评分在10~26分,智力情况明显改善。无效:评分低于10分,智力情况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分值0~30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状态越好。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量表(ADL)情况观察其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量表(ADL)情况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数据统计分析,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ADL评分对比

经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2组患者ADL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个月后,观察组评分明显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血管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通常是指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供血障碍,继而导致智能全面减退的症状[4]。随着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具有反复性,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

血管性痴呆常规治疗方式以西药治疗为主,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寻找一种更加彻底的治疗措施,本次研究选择中西医联合疗法。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应用良好,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脑细胞损伤,改善心血管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学习。

参考文献

[1] 柳真裕.血管性痴呆的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14-15.

[2] 姚辉,钱园园,刘金颖,段淑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3):2617-2621.

[3] 龚娇,卢志航,许晓敏.脑血管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J].心理月刊,2018(06):123-124.

[4] 夏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4):28-29.

[5] 叶慧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11):1017-1018.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痴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价值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