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10-21莫政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农村语文

莫政革

摘要:农村地区的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眼界不开阔,认知不丰富,因此写出的作文内容也相对单一,写作教学成为了一大难题。教师在利用书籍、课外素材拓展学生认知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农村特色,使学生们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将分析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引言: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属于教学重点,但是基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作文教学面临的困难也更多。翻阅学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内容脱离实际,远离生活,毫无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心,导致作文教学呈现出如此现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处于农村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大多缺少课外阅读意识,家长也很少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部分学生也会由于找不到材料而无法完成。仅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他们在写作时,能够运用的只有课本中的有限知识,词汇量匮乏,写作模式固定。其次,学生在写作时会刻意避开乡村生活,习惯了通过想象来编撰,缺少将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和写作联系起来的意识,这导致他们写出的作文毫无生活气息,远离实际,没有任何的可读性。最后一点问题来自于教师,教师采取的写作教学方法还缺少创新,不停地讲方法、读范文、学技巧,无法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这令学生们进人到了写作的瓶颈状态。以上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农村语文作文教学将难以继续发展。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读写结合,观察生活

导致写作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写作素材的缺乏。受年龄的限制,初中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在写作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笔。鉴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和见闻,从而用作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认识。当然,单纯的观察生活还不够,学生还需要知道如何去写。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许多都贴近农村生活,或与学生们的日常见闻相一致,可以将这类文章作为范文参考,将内容变为自己的见闻和情感表达。

以《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为例,课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与衰败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其中“赏花”环节,作者对紫藤萝花进行了细致地刻画和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对花朵的描写更是细致到花开的层次、颜色以及花开的形状。在课堂上,完成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活动后,我向学生说到:“同学们,作者能够如此细致地描写紫藤萝花的特点,这与他平时细心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应如此,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这样在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然后趁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文章描写一种植物,并根据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观察细致刻画它的特点。如此,便使学生意识到留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在写作中更好地付诸于笔头,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二)走进生活,寻求灵感

从某种程度来讲,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发展的。在农村,四季的景色各有特色,认真观察一定能够收获写作的灵感。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周末多近距离观察自然,尽情地欣赏自然界中的美景,并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捕捉接地气、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素材,创新写作教学方法。于田间地头,我们可以看见茁壮成长的禾苗,还可以观赏到随风摇摆的大树;于屋角房檐,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小燕子在屋檐上筑的窝;于小河小溪边,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自由自在游玩的小鱼。这些美丽的图景不仅真实可感,还鲜活夺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这些鲜活的写作素材,并把它们融人写作之中,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不仅闪耀着众多亮点,还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口。比如,去年秋天的某一个周末,班里的同学们相约到一片美丽的田野中去观赏秋天的景色。在观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田地里的棉花笑开了嘴儿,露出了白白的牙齿。”有的学生说:“秋姑娘拿着彩笔把树上的叶子染黄了,飕,飕,一阵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随风跳起了舞蹈。”之后,我让学生以“多彩生活,精彩郊游”为话题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作文。这样一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喜爱之情。

(三)注重积累,记录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最困惑的是拿到一个文题或话题,总是没东西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让学生进行一些生活的记录,比如:就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家乡的故事,像村名的由来,河流的传说,一座桥的来历,这些在农村中是比较多的,学生把这些写出来,都是美的故事。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观察,双休日布置学生到田间去,观察春夏秋冬,以及晨昏的田野景色,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把这些写出来。甚至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可随时记录。一些父母常年在外的学生,引导他们给父母写信,写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在校,指导学生写身边人身边事,如学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运用多种描写把同学刻画出来,然后學生交换作文并朗读,让全班同学猜猜描写的是谁,最后评一评写得最像的。用这种方法激励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同步指导学生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想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长期探索。教师要立足于农村这一环境,提升自我,探求新路,引导广大的农村中学生写出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农村的环境及各方面限制不应该成为作文教学效益差的借口,只要利用环境的优势和农村独有的特色,作文教学就能够绽放出创新之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大教师要借助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这一契机,共同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黎浩平.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5.

[2]黎爱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00.

[3]国艳娥.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J].中华少年,2018(27):114.

猜你喜欢

初中农村语文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