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2019-10-21斯热吉丁·巴合依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斯热吉丁·巴合依

【摘 要】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提供PCHD干预、预后及防治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CHD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进程随机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各140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其血清中的相关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早发组吸烟史和家族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早发性冠心病中起病原因复杂多样,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分期及判断预后中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33-0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即冠心病,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按年龄可分为早发性冠心病(PCHD)和晚发性冠心病(LCHD)两种,按NECP-ATPIII的定义[1]:冠心病的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患者为早发性冠心病患者。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PCHD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入院治疗的280例病人进行随访研究,以发现PCHD的临床危险因素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PCHD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早发组中男62例,女78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69.85±8.32)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82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70.39±6.62)岁。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外周静脉血5mL,且置于无任何添加剂的无菌离心管中,于37℃水浴孵育30mim后,于离心机中离心得所需待测上清液。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其检测试剂盒购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BS2000M分析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及其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并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比较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占比高、高血压患病率及糖尿病等情况,早发组的吸烟史(67.4%)与对照组(51.2%)差异明显 (P<0.05),早发组的具有家族史(68.89%)与对照组(74.2%)差异明显 (P<0.05).,其他指标未见差异(P>0.05)。

2.2两组血清学各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对象血清各指标中TC、T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發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未见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变位置为动脉内膜,由于动脉内膜脂质沉积逐年积累,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预防以及疾病的早期干预,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早发性冠心病的起病原因复杂多样,与高血脂、家族史、吸烟史、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有密切关系,以上指标早发组高于对照组,均为早发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据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早发性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早发组的吸烟史(67.4%)与对照组(51.2%)差异明显 (P<0.05),本文的结论也与之一致。由于长期大量吸烟,吸烟人群的血管内皮结构发生异常,导致脂质更容易沉积在动脉内膜,从而加速病情进展。此外,本研究中早发组的具有家族史(68.89%)与对照组(74.2%)差异明显 (P<0.05).,故有患冠心病家族史的病人,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的更甚。在本研究中,早发组的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他指标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上述相关血清学指标在冠心病中均高度提示,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

综上所述,在早发性冠心病中起病原因复杂多样,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分期及判断预后中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于扬,李建平,霍勇.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5):270-273.

[2] 冬梅,胡蓉.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小D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519—521.

[3] 陈君,郭志刚,胡威,等.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 因素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22(1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