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的作用分析

2019-10-21郭丽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郭丽红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4月至2019年08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50)研究,均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依年龄段分为试验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年龄≥60岁,试验组年龄<60岁,对比预后效果、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预后效果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76.00%)高,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价值,但在年龄<60岁患者治疗中更具优势,故值得应用。

【关键词】不同年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32-02

急性脑梗死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基于该病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且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可于发病后数小时达到疾病高峰,以头晕、头痛、言语、视力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为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吞咽以及意识障碍等现象,故需及早治疗,以降低临床死亡率及致残率。当前多开展静脉、动脉溶栓治疗,但动脉溶栓术前准备时间较长。基于此背景选择50例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现汇总治疗经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8年04月至2019年08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50)进行研究,依年龄段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

试验组中男(n=13)、女(n=12),年龄区间(23.52-57.62)岁,年龄均值(40.05±15.21)岁。对照组中男(n=14)、女(n=11),年龄区间(24.56-58.41)岁,年龄均值(36.21±11.52)岁,对比P>0.05。

1.2方法

纳入研究50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确诊后均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年龄≥60岁,试验组年龄<60岁,对比预后效果、临床总有效率,评价其治疗效果。(1)阿替普酶(S20110052,德国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50mg)静脉溶栓:根据患者体质量,按0.9mg/kg标准进行一次给药治疗,1min内推注1/10,剩余药量在60min内泵入,治疗24h后引导患者行脑CT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脑出血征象。治疗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H10970098,哈尔滨格拉雷药业有限公司,300mg/次,1次/天,10天后改为100mg/天)、瑞舒伐他汀(J20170008,IPR Pharmaceuticals,INCORPORATED,15mg/次,1次/天;或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天)。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考NIHSS量表)、脑卒中症状(参考MRS量表)评价预后效果[1]。

根据HINSS量表评价临床总有效率,显效:HINSS减少90%-100%;有效:HINSS减少20%-90%;无效:HINSS减少20%以下或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预后效果归属计量资料范畴,检验值用t、平方差表示,临床总有效率归属于计数资料范畴,检验值以%、卡方表示,50例患者统计数据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果

2.1预后效果

试验组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3.22±1.31分、MRS评分1.05±0.95分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临床总有效率

試验组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后,显效52.00%、有效44.00%,临床总有效率96.00%

高于对照组76.00%,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动脉血管发生进行性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血液压力降低、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使部分区域出现血供不足现象,局部脑缺血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脑缺血半暗帯组成,挽救缺血半暗帯是进行脑梗死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而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是挽救缺血半暗帯的基本治疗途径之一。静脉溶栓为当前最有效、最快的恢复供血方法之一,故本次就不同人群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阿替普酶为当前静脉溶栓常见药物,使用后可通过自身赖基酸残基与体内纤维蛋白结合,形成纤溶酶原组分,因纤维蛋白为血栓形成重要组分,当阿替普酶与其结合后可打断血管内纤维蛋白网,使血栓组织溶解,且注射后可迅速清除血浆中纤维蛋白组分,并经肝脏组织代谢,达到治疗目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此时机体各功能均呈退行性变化,故病情较重,使其治疗难度明显提升,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60岁患者更具优

势[2]。结果显示:试验组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显效52.00%、有效44.00%、无效4.00%,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NIHSS评分3.22±1.31分、MRS评分1.05±0.95分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张海燕[3]研究一致,张海燕研究中观察组为年龄<60岁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3.21±1.30分、MRS评分1.07±0.96分低于对照组,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60岁急性脑梗死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年龄<6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更具优势,既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又可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涛.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27-28.

[2] 张红梅,周春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质量[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9):48-50.

[3] 张海燕.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05):509-511.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