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完善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究

2019-10-21柯依琳

时代经贸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内控机制财务高职院校

柯依琳

【摘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收入形式多样化,资产形成的原因和渠道也较之普通高校更宽泛,为了更好的服务产教融合,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因此需重视并强调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建立完善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内控机制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管理学中的名词,由于它能够扩大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准等,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组织形式的管理之中。严格的内部控制已然是成熟的组织部门一项不可或缺的管理制度。就高职院校而言,严密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高职院校开展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而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资金配置、财务安全以及规避和应对风险的能力。目前能够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高职院校并不多,即便是有,能够规范实施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内容缺失、管理水平低下已然是高职院校的通病。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新路径,进而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供思路。

二、财务内控机制的含义及建立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财务内控机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主要侧重于规范经济活动,而财务工作是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业务。所谓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保障高职院校各种财务活动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提高风险规避能力,为其他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高职院校建立财务内控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有利于保障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保驾护航,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准,在日益激烈的院校竞争中占得一席。

2、有利于规范财务会计工作。建立财务内控机制,可以为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提供行为规范,确保财务工作人员人员能够合法、合规的开展工作,保障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有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市场环境下,各种不利于财会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增加,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而行之有效的财务内控机制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向,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此外,还可以掌握资金实时动态,进而利于相关部门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高职院校财务内控机制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缺乏针对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文件

现行《财务内部控制规范》都是主要针对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而高职院校不同于企业公司,其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活动等方面,不仅仅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特殊性,意味着高职院校要根据其经济活动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财务内控体系。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管理意识薄弱

从管理经济学这个角度讲,许多高职院校可以说是没有财务管理目标,只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相关部门对财务管理日标的理解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财务管理措施上都只是确定一个大方向,具体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如何监管都没有细分。高职院校缺乏稳定的自创经济收入,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企业捐助两个部分,加上高职院校一般是公益类事业,财务人员只重视经费的收支情况,缺乏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诸多因素导致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资金使用率低下。

(三)缺乏财务内控机构

高职院校均有专门的财务机构,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核算工作,但是很少听说有高职院校成立财务内控机构。而财务内控机构对于一个成熟的财务管理部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乏财务内控机构这势必会影响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系统规划和精细化管理。

(四)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不到位、风险评估缺失、会计工作程序不规范等时有发生,尤其在重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财务行为上没有财务控制制度,监督管理更是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对于工作实际内容并不重视,往往敷衍了事,“走形式”、“走程序”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实际的各项工作没有起到必要的监督作用,不利于高职院校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给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造成了较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四、高职院校财务内控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的财务内控指导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的两个基本原则就是适应性原则和实时性原则,即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机制,还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修订和完善。因此,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要从普适性经济业务控制外和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两个方面制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要制定各项业务流程标准,保证财务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明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风险规避能力。

(二)树立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要建立起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要将管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如这些措施由谁执行,由谁监督,如何评价等。其次,要确保这些子目标有一个量化标准,对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汇总,并及时将考核结果传达给个人。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使财务人员形成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强化财务内控环境建设。

(三)建立职能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要建立专门的财务内控组织管理机构来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要实行单位负责人负责制,并细化责任到个人,做到每个人都是责任负责人,保证财务内控的正常开展。其次,要建立由财务、审计、监察等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尤其在业务有交叉的环节要做好责任分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责任冲突要及时协调。一些高职院校人才缺乏,财务部门负责人没有专业职称和财务专业学习经历。还有些财务人员长期琐碎的财务工作任务繁重,墨守成规,不愿意主动学习掌握些新知识。虽然各级财政部门都为所辖的各预算单位建议提供了相应的高校财务软件,要求各单位使用该软件系统进行核算、自动结账和出具财务报告工作。这项举措的执行会大大减轻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使用软件的效率有待提高。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监督机制是高職院校财务工作有序进行最根本的保障,系统的监督评价机制既可以及时发现不规范的财务行为,降低财务风险,也可以激励财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争优创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并保证监管部门能够不打折扣的实施。

五、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就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内控机制,对高职院校在新常态下打赢新时代教育改革攻坚战有着积极意义。以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为保障,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参考文献:

[1]韦丽华.从内控理论的角度浅谈高职院校内部控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谢娟.对当前高职院校内控建设的思考[J].经营者管理,2016(12).

[3]徐昳荃.高职院校的“内控”型管理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5)

[4]刘浩博.基于内控视角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7)

猜你喜欢

内控机制财务高职院校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