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文化 源远流长

2019-10-21某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长征路长征精神

某考生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这是中国新时代的标语。它不禁使我们反思,长征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我想,它已不再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生活的文化现象。

如今,人们纪念长征的形式变了。少了口头的歌颂,多了亲身的实践。学校每年都举办“40公里模拟长征活动”,为的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军战士的艰辛。附近的小学也发起了模拟长征的远足活动,公里数不多,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却远超过了步行本身。长征文化体现在稚嫩的孩子们穿上军装冲到终点的喜悦中,更扎根于历经长途跋涉、双腿酸痛举步维艰却永不言弃的意志中。教育将长征文化播种在我们心间,让未来时代的引领者和接班人重新感受那个特殊时期战士们的坚持,让红军的精神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然而,在这背后,我们看到长征文化的意义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对个人的一次磨砺,更是对社会风气的纠正,是对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一次提高。如今,生活富裕了,人们的娱乐、享受逐渐成为消费的主要趋势。这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但也正因此这个,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之风也逐渐蔓延开来。孩子们吃穿不愁,又占据着父母全部的关怀,逐渐失去了吃苦耐劳、分享担当的能力。教育似乎正培养着一群“利己主义者”。而长征文化恰是治疗这一切的良药。时代需要艰苦朴素的品质,需要坚持奋斗的精神,需要团结奉献的美德。这正是长征文化所能给予我们的。时代背景不同,我们很难再重走当年的漫漫长征路,但我们能从这珍贵的文化中汲取当下社会缺乏的品质精神,并用于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奋斗征程。长征文化不仅能作为磨炼人精神品质的“磨刀石”,更能作为社会道德风气的指向标。继承长征文化,就是将红军战士们的精魂注入到新时代中,给当代青年以新的警醒思考与启发。

学校和社会各界正积极将长征文化注入青少年的心中,而我们更应主动学习,践行长征文化。我希望长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腿脚的酸痛,也不止于意志的磨砺,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熏陶。在未来的人生中,长征文化将时刻伴随左右,提醒我们,鞭策我们,激励我们走好这一代的长征路。

长征文化,源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的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民族精神,也必将世代相传,成为炎黄子孙身上不可磨灭的烙印。

【升格指导】

作文得分47分,属于二类作文的中等偏上水平。该生选取所在学校的特色活动——40公里远足作为题材。这一活动具有学校特色,40公里远足也是一次“小长征”,带有长征文化的影子,充分体现吃苦耐劳、分享担当、拼搏奋斗等精神品质,从话题上看扣题紧密。在文中,作者重点论述远足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的一次磨砺,更是对社会风气的纠正,是对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一次提高”。

但是读罢,总有一种“隔”的感觉。似乎作者站在半空,以俯视的视角看待这一活动,缺少代入感。那么,如何对这篇作文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一篇具有亮点的作文呢?这就要从文章深度的挖掘,如长征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意义这一角度进行思考。首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回顾亲身经历40公里远足的感受,记录第一感觉,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力求写出真实自然的情感。其次,结合从中体会到的意义。一步一步丈量的土地、一點一点接近终点的动力、一个一个携手并肩的战友,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也体会到更应该珍爱当下和平的环境。另外,可以落脚于宝贵精神品质的培养,比如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培养和目标感的培养等。

“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平时我们往往注重作文的及时点评分析,而容易忽视后续的再写作和再批改。只有认识到自己考场作文的最大不足后重新思考和写作,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长征路长征精神
长征路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长征路上学党史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