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乡土文化的末日还是黎明?

2019-10-21某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布满劳作黎明

某考生

“十一”国庆期间,我回了一趟大岚山外婆家。还是那个熟识的小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我行走在布满青苔的石砌矮墙之间,感受那来自泥土的芬芳清香和自然气息,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期。

然而,近几年来,我也逐渐发现,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屋子只有一位高龄老人孤独驻守,还有些屋子已经布满蛛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房”。苍翠连绵的山上,也难得看到年轻人劳作的身影,只有一些老年人扛着花木艰难劳作。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工業化、城市化的潮流就已经席卷了全国各地。不少乡村被改造,不少乡下资源被肆意开发,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的后代将出生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建筑森林中,很难再接触到真实自然的乡村生活。我并不反对城市化,因为这是工业发达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也心酸地看到,乡土文化或者说农村文化被肆意地践踏和弃置,还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多种问题。乡土情结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它起源于农业社会,拥有许多落后封闭之处,但其中蕴含的对血脉亲情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人地和谐关系的阐述永远都不会过时。乡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即使是生长于城市、常年居住于城市的中国人,内心仍存在对土地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如果一个人丢弃了自己祖宗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根”,像柳絮一般在天地间飘飘荡荡,无所适从。即使是居于富贵之乡,也难免有空虚茫然之感。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腾飞,成为东方经济大国,但乡土文化流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很多人不禁发问:我的故乡在何处?我的文化根源又在何处?大国间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文化软实力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今的我们,面对欧美、日韩等各种文化的侵入,更应该守住乡土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也让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乡土文化的流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乡土文化会在21世纪消亡吗?还是被人们取其精华,迎来新的黎明的曙光?这取决于政府的保护措施,也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守住属于我们地域的乡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希望在21世纪,乡土文化流失的现象会被遏制。

末日还是黎明,只取决于我们自己。

(得分:54)

猜你喜欢

布满劳作黎明
黎明的沉思
黎明的沉思
致敬爱的祖母
春暖劳作花相伴
墙上的斑点
黎明
热带风暴中的老虎
布满森林的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