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研究

2019-10-21张德平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江苏省耦合基础

张德平

引言

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旅游业发展存在一定规律,当工业化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们对前往郊区或农村休闲放松的渴望就会加剧,中国也如此,当前情况下,这一规律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得到验证。此外,中国城镇化程度加深使城市版图得以扩张,使城郊、乡村的基础设施发生显著改善,在这一基础上,乡村旅游得以快速高效发展。在经历较长时间发展积淀和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的趋势下,乡村旅游这种独具特色的旅游形式也逐渐进入2.0的发展阶段中,比较显著的特点包括了旅游者在乡村停留时间增加、旅游者人数增多、单纯观光形式突破以及普通采摘形式的新鲜感正在消退,这种转型依然符合城市经济发展催生人们休闲需求增加的逻辑,正是因为如此,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紧迫性显现出来。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在乡村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得到实现,这就对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文化内涵丰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支持和前进动力,以及如何反作用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构成乡村旅游发展新的关注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对乡村旅游发展以及当地经济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路径,在我国具有大量农村人口和广大乡村面积的前提下,不得不说,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

一、江苏省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

江苏省旅游资源富集,旅游经济发展底蕴深厚。江苏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和文明演化的过程中形成吴文化和淮扬文化等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演化为更多风土民俗,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建筑民居中,这些地域文化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使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特色明显。

江苏省各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差异明显。江苏南部吴文化特色较为鲜明,旅游文化“名片”较为响亮,如苏州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发达的旅游经济。其他地区的旅游文化虽然具备各自的特点,但是备比较丰富历史遗存的徐州、淮安等地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使旅游产业得到更好发展。区域经济的影响在这里不容忽视,江苏无疑是可以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

江苏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区域不平衡仍然存在。出于地理区位、历史、政策等因素,苏南地区经济明显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差异不光体现在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上,更体现在经济结构上。单看旅游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江苏省近些年无论是入境旅游经济还是国内旅游经济都有大幅度增长,在旅游经济整体水平提高过程中,江苏省区域中的旅游经济规模差异显著,地区之间的旅游产业发展还不够均衡,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南京和苏州等城市旅游资源发掘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占据比较大的优势,旅游发展基础较好,政府部门也一直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旅游宣传的力度。在旅游行业转型的过程中,苏州、南京、无锡等地区也首先迈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第一步。而苏北区域或淮河流域的城市在旅游经济发展中,速度虽然也比较快,但旅游经济总量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江苏省区域旅游发展有缩小差异的趋势。尽管入境旅游的数据显示,江苏省入境游客仍集中于南京、苏州、无锡等苏南经济发达城市,套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属于高集中寡占型产业市场。但这是因为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受高级别景区、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影响较大。而国内旅游市场上,苏南几个城市的旅游空间聚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国内旅游不同于国际旅游,国内游客多来自本省内和周边地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达和城镇化加速反而刺激了本地游客前往苏北地区的旅游流向,特别是乡村旅游崛起,有让苏北地区旅游“弯道”赶上的可能。从国内旅游角度来说,江苏省旅游经济的首位分布特点并不显著,而南京和苏州等地区呈现出交替向上发展的趋势。江苏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首位度数值也相对比较少,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的首位度数值均較低,当地首位分布现象也并不明显。

二、耦合概念解析

耦合这一概念在最初的时候是在物理学中出现的,耦合主要用来表达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在各种方式基础上出现彼此作用和影响的关系。各个系统在协调促进的基础上也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特点。同样系统在耦合元素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也能够充分明确掌握乡村旅游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藕合度是对系统和要素相互作用及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的内容,在协同角度基础上得出当前耦合作用和协调程度对系统有序发展存在推动作用。耦合度本身具备的数值越小,也就说明系统间或内部要素间关联性也会更小,系统出现无序的方向值越小,也充分说明系统间或内部要素间的关联性比较分散,在耦合度数值比较大的情况下,系统间和要素间的关联程度也比较显著,系统也会更加有序。

三、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的主要方式,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参观旅游时,旅游者也会出现食和住及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同时在满足旅游者自身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也容易出现消耗更多成本的现象,这就会使旅游产业在为旅游者提供餐饮和游览等方面、物质产品及服务等方面会获取更多的销售收入。这些收入带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对生产活动推进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扩大就业机会

就业问题属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劳动者自身生存及发展,但是旅游行业在发展时,和其他行业相对比,尤其是和重工业发展相对比,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就业的层次比较多和涉及面相对较广,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出现的直接消费引发的,而另外属于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就业机会,是旅游者的直接消费产生的,其中包含间接的就业机会,这些机会也是旅游行业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的。

(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根据当前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资料,旅游部门每收入1元的情况下,相关行业的收入也会出现4.3元的增长,旅游行业属于具备比较突出带动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发展旅游产业候,也会促使运输行业及食宿等传统产业有效发展,使物流和金融等现代化的服务行业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及进步,对当前各个产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满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四、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经济发展刺激旅游需求

在一定阶段和各种可能价格的基础上,旅游者自身具备必要支付能力以及充足时间等共同约束条件产生旅游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的实际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就具有决定作用,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某一层次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随后向更高层次发展,而经济得到满足时也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一个国家在发展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其中多数人所具有的需求层次结构都和本国家经济水平及科技水平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直接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安全和生理等方面也始终占据较大比例,而高级需求方面占据比例的人数是比较少的,而在发达国家这一需求是相反的。旅游行业属于自我发展层次需求能够得以充分满足的外出活动,只有人们具备相应的经济水平才可能会发生。欧美发达国家是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我国主要的客源地集中在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分析结果能够充分说明客源地本身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且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存在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始终是第一生产力,旅游产业在发展时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当前旅游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本身对旅游信息传达和旅游需求预测及产品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在旅游经济活动时,现代科技技术不仅可以充分获取更多较为有效的信息资料内容,也会促使旅游服务水平较大程度提升,在增加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有效为旅游产品质量提供必要保障,使旅游产业得以更好发展,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促使旅游产业高技术化程度更加显著,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在旅游产业发展时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应用。而这些新技术在创新发展和应用时都和国家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时,发展的具体水平对于当前旅游产业技术改善和高新技术发展具有比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五、乡村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模型

旅游业发展需要区域经济有一定程度发展,促使两者之间能够具有相适应的特点,而区域经济在发展时需要能够得到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相关系统和区域经济所具有的耦合和协调促进关系及作用的具体过程等方面也就是当前物理学中所具有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在这一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当前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情况有效测度处理。

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时存在一定难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要比城市落后,且开发乡村旅游景点需要投入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一基础上需要明确旅游产业本身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属于复杂程度比较高的系统工程,对两者反映的要素比较多,两个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国内当前确立蒲河相关评价体系时还并不完善,没有统一化的指标体系,在和旅游产业及区域经济系统特点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明确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根据相关资料,乡村旅游产业方面主要是根据收入的具体效益以及创汇效应及就业效应、产业效应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具体反映出来的。收入效应本身是在国内旅游总收入指标的基础上产生的,创汇效应的相关指标是在乡村旅游创汇收入治疗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而就业效应则主要是在限额基础上得到的住宿及餐饮从业人员和零售从业人员等,产业效应主要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接待的国内外相关游客的数量及饭店数量等。

区域经济系统是在资金效益和基础效益及形象效益和本区域的收入效益等方面出发统计得到的,资金效应主要在GDP和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及一般预算等基础上产生的。具体评价方式为在13个乡村旅游地区评价时,主要将X1,X2,……,X8确定为对乡村旅游产业特点评价的重要指标,设Y1,Y2,……,Y13作为对区域经济特点加以描述的指标。由于这些指标属于正向指标,在对其实施标准化处理时,Xi=Xi/max(Xi),其中i=1,2,……,8,同时yi=Yi/max(Yi),i=1,2,……,13。在确定其权重时,主要是根据德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耦合协调度为:

(1)

式中,D主要指耦合协调度,C表示协调度,T则主要说明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参数,v=0.5。

在乡村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的过程中,旅游产业是区域经济循环和累计效应的重要体现,两者之间的互相协调和促进方面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在多种要素互相综合的基础上得到的,旅游业并不是唯一的发展动力,因此,在这一基础上设计指标权重时,T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在F(x,t)>G(y,t)时,说明乡村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相对比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程度更加显著,F(x,

t)

六、江苏省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分析和调整策略

江苏省旅游產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近20年来,虽然有时候受外部因素影响,在少数年份存在发展水平上升和下降的波动,但是总体发展过程起始终是上升趋势,由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城市旅游发展时,旅游产业整体已得到很好发展。而在江苏省乡村,地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具备良好基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较为完善,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比较高,比较容易促使乡村旅游更好发展。江苏省当前还处于耦合度中的磨合阶段,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还不能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完全协调一致,在进行江苏省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调控时,策略主要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综合出发。

(一)坚持政府主导,挖掘地区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发展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良好的可进入性和通达的交通条件才会使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综合性和公共性的旅游服务在较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进行组织开发和具体生产的,一些民间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依靠政府统一发动保护和挖掘。江苏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推出在政府主导基础上社会共同参与和集约经营等相关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引入民间资金,在这些资金参与旅游业开发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江苏产业结构逐渐向着现代化产业结构的方向转变,当前江苏省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个别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相对比较低,也就需要加强这些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协调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实施,在促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程度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能够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多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增长点,在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明确第三产业发展,加大交通信息内容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力度,推动第三产业更好发展,使区域产业集聚程度显著增加。

(三)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旅游品牌

在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时,需要对当地旅游景点加以宣传,构建良好的形象,保证旅游目的地具有稳定客源。旅游地在开展相关营销活动时也需要有效推动旅游品牌构建和宣传实施,从而在这一基础上能够有效获取更多相对稳定的客源,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使地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提升,推动相关产业经济共同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明确旅游品牌对江苏省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使江苏省的旅游资源被更多游客熟知,江苏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时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构建“东方湿地”等旅游形象。

七、结语

在耦合协调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江苏省13个城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情况,有效明确将江苏省的乡村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促使江苏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升,这将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和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江苏省耦合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整式”基础巩固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