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唐诗之路”背景下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2019-10-21陈婕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浙东绍兴市唐诗

陈婕

“浙东唐诗之路”主要指从浙江渡江抵越州萧山西陵渡口进入浙东运河,再到达越州——就是今天的绍兴,然后沿越中名水剡溪上溯,经剡中到达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天台山。将文化旅游的概念运用到绍兴地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的实践中去,尝试将唐诗文化、运河文化、孝德文化、阳明文化、大禹文化、兰亭书法文化等旅游文化投入进一步研究。在“浙东唐诗之路”背景下,以绍兴市文化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将文化旅游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绍兴地区具体实践中,提出了绍兴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路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一、文化旅游现状研究

文化旅游指通过旅游去实现感知和体会人类悠久文化为目的的行为过程。我国的一些区域虽然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但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不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张春香,2018)。文化被视为文旅项目可持续开发的灵魂,是在协调区域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础上,追求生态的环境效益、合理的经济效益和宜居的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马珊、王百玲,2018)。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客体可以用于旅游开发,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朱晓敏、曹晓慧,2017)。文化旅游产业是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依托的综合性产业(李跃军、汤蓉岚、林荫,2017)。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所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可以发挥文化“以文化人”的效用,丰富旅游的体系构建,提升旅游的内在品质,避免同质化竞争(黄成伟、曾芳芳、朱朝枝,2018)。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应运而生,“唐诗之路”沿线的文化带与旅游完美融合,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作为跨区域的旅游合作,打造一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至关重要,旅游产品开发,也应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拥有更具特色的方向(赵媛,2018)。前人研究较为局限的地方在于对于区域文化的传承,当地人对文化的理解会影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文化旅游的开发者,大多是当地的居民,他们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都比较了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地旅游开发除了经营者以外,当地的居民对旅游项目开发一无所知,并且很少有人会参与进来,这样当地的文化旅游就会缺少很多民俗特色。因此,如何让旅游发展以“创新、协调、传承、开放”发展理念融入文化旅游的研究之中,这是本文将要研究探索的。

就绍兴市文化旅游资源而言,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种文化:唐诗文化、运河文化、孝德文化、阳明文化、大禹文化、兰亭书法文化等。以唐诗文化为核心开展,重走唐朝诗人之路,唐代诗人的活动范围由主要在会稽越州剡中和台州,扩展到整个浙东,因此,有了一条与思想文化之路融为一体的诗歌游历之路。经考证,共有451位唐代诗人游弋于浙东,占《全唐诗》收载的2 200余名诗人总数的1/5,留下了1 500多首唐诗。

二、“浙东唐诗之路”辐射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及文旅基础理论研究

就唐人在浙江的“唐诗之路”,有关学者归纳出一条唐代诗人的“旅游热线”:从西兴出发,经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剡溪,再经新昌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研究以“唐诗之路”为背景的各辐射区域,结合唐诗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文人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主要集中在文化体验、文旅产品开发与整合、文旅评价、乡村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理论。研究文化旅游的发展需结合文化旅游的概念、文化体验理论、文旅产品开发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概念与理论。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文化旅游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查阅绍兴市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带相关发展规划、数据统计资料、政府文件等,以此来构建“浙东唐诗之路”背景下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框架。

三、构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估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态势

绍兴拥有两条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带,一条是中国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浙东运河部分,另一条就是用一篇篇唐诗汇聚而成的“浙东唐诗之路”,利用唐诗效应来创造对应的人文景观,同时亦可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来吸引外来游客和文人墨客的目光。“到绍兴,走诗路、敬礼佛,找文脉、寻力量”。绍兴同样是名人集中的城市,但是缺乏名人效应“组团”的模式,导致一些名人文化并未得到有效传承。文化传承需要有落脚点,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并不是旨在把绍兴建设成一个纯粹的旅游目的地,而要致力于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否则绍兴的竞争优势相较与周边的杭州和宁波来说,并非优势显著。“乡村振兴”同样可以带动乡村旅游,浙江省共有14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分布在杭州、湖州、舟山、宁波等城市,唯独没有绍兴市,这对于绍兴打造文化旅游方面非常不利,但又是一个契机,起到了提醒的作用,需要学会抓住已有的文化来传承绍兴特有的人文本色。

产业竞争力理论源于比较优势原理和竞争优势原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更广泛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指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要素、产业、市场层面的共性,有效整合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职能,全面提升区域文化旅游供给能力、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所有活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审视绍兴市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根據其发展特点,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要素展开:景点文化组合度、景点地理位置(城市/乡村旅游)、旅游地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结构(可持续发展)、市场客源条件等方面。

四、“浙东唐诗之路”背景下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研究

在“唐诗之路”的理念指导下,从文化资源要素、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方面提出绍兴市文化旅游带发展的建议,加快形成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带实现立体式、全景式,打造“一诗一景点”,使“诗路文化”在景区再现。建立文化体验中心,与唐诗配套的文化旅游体验,深化“浙东唐诗之路”旅游主题;针对市场需求层次、设计层次性文化体验旅游项目;做足诗路山水文化,提升景区引景空间体验效果,发展绍兴市文化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开发文创产业,深化全域旅游发展

激活文创经济,发展文创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风情街,利用现有的乡镇文化旅游特色场馆、文创产品馆、绍台-两岸青年双创中心、新农人联盟馆以及无人超市等6个特色展销馆;与浙江理工大学科学与艺术学院等高校、创客团队、台湾文创青年合作,打造具有绍兴地区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文创精品的旗舰基地;培育本土创客的成长摇篮和成名之地,积极融入“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文创大赛、旅游商品博览会、艺术精品拍卖会等活动,提升基地的区域影响和创新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致力于挖掘一批本土创客,通过宣传引导、活动推广等方式,积极鼓励大学生、本地乡贤、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投身于文创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的潜能,布局文创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邀请知名艺术大师、创客团队等进行创作设计,推出主题设计大赛,分期围绕不同文化主题进行创作评选,全力培育文创产业链。具有代表性的阳明文化,文創产品如君子杯、知行筷、龙场悟道戒尺等深受游客以及文人墨客青睐。绍兴市作为阳明先生的故乡、阳明心学的发端地成熟地传播地、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永久会址城市,传承弘扬阳明文化是绍兴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阳明文化博大精深,进行创新性开发和现代性转化,把有意义的心学思想变成文创产品,对于阳明文创IP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二)以文化项目为依托,将旅游融入“浙东唐诗之路”

以文化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构建大旅游格局,加快全域旅游以及文化旅游建设。推进大景区产业化发展,丰富文化大景区经营业态,建设开放型景区,理顺景区游线,提升景观效果,优化功能布局。全景式打造如“一诗一景点”,使“诗路文化”在景区再现,又如在宗祠开设“一个书场”“一台戏文”“一杯清茶”等文化互动产品。结合谢安东山再起的文化典故,推进东山文旅综合体建设,整合东山景区、董家山古村落、瓷源文化小镇等项目,盘活大东山区域文旅产业,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节点。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培育创建国家级、省级医疗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旅游等健康旅游产品,鼓励创建特色文化主题酒店以及绿色旅游饭店。挖掘利用运河古镇、纤道古桥、名人故居等资源,规划发展“运河之旅”,打造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接轨“大运河绍兴段文化带典范”。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打造黄酒文化、老街市文化和古纤道风情特色体验区,成为萧曹运河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对年代已久失修的古纤道及纤道桥进行修缮,恢复其原有历史风貌,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整治,尽可能多保留原构件。经过改造升级,使运河及古纤道成为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休闲经济产业带,惠及两岸群众。

(三)强化配套创新营销,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

强化基础配套,提升全域旅游及文化旅游服务能力。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打造信息服务平台、配套完善旅游景区的智慧门禁、流量监测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革命,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创建星级旅游厕所和新型旅游厕所。建设旅游服务驿站,依托核心景区、休闲庄园、城镇核心区和重要交通节点,布局建设多层级的旅游服务驿站,并组织志愿者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安全、医疗等全方位咨询服务。

创新营销媒介,深入开展生态休闲旅游节、乡村音乐节等,鼓励乡村主体挖掘利用本土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民俗节庆活动及地方特色旅游演艺节目。同时,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开放新格局及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座萧山的契机,尝试拓展海外客源,发展入境旅游市场。继续扩大与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以及高铁、高速出入口等户外广告平台地合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旅游营销,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深入目标客源群体,积极制造“网红”话题,结合以“抖音”“火山小视频”等UGC平台资源扩大绍兴旅游“朋友圈”粉丝群。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媒体等合作,针对疗休养市场、民宿市场、会务市场等开展互惠合作。

通过从开发文创产业,深化全域旅游发展,以文化项目为依托,将旅游融入“浙东唐诗之路”以及强化配套创新营销,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3方面给出的建议,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等举措,力求让“唐诗之路”重焕生机。

五、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文化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令旅游者精神愉悦、心旷神怡;教育价值是旅游带给当地居民的文化熏陶。把唐诗之路的特色(唐诗)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将文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依托“唐诗之路”,加快文化旅游建设进程,对于推动文化旅游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浙东绍兴市唐诗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