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自行车旅游骑行线路规划设计研究

2019-10-21秦薇李睿煊李香会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路段广场

秦薇 李睿煊 李香会

自行车骑行旅游在欧洲已经有数10年的历史,适应当代绿色健康旅游的理念,伴随国内共享自行车的兴起,自行车骑行旅游将成为未来短途旅游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旅游城市大连市为例,从骑行旅游的线路组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提出了大连市未来建设骑行旅游系统的可行性以及旅游线路选线与商业、市民生活的结合,保障骑行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的设施建设和具体管理措施。

一、大连自行车交通的历史与现状

1990年,大连曾经是一个拥有160万辆自行车的城市,“公交+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主要的通行方式。但2000年后,随着机动车不断普及,与其他城市相似,从管理者到普通市民,开始追求机动车的快速与舒适,逐渐放弃了慢速的自行车交通,城市建设中把原本适合自行车骑行的道路改成了机动车道,而人行道改为了行人与自行车共用道路,并且采取了修路不降坡等限制自行车的措施,导致城市中的骑行者数量大幅减少。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加速增长,2010年后,大连的交通拥堵状况变得日益严重,到2017年,大连成为国内交通拥堵排名前10位的城市。

二、大连旅游资源分析

大连是一座年轻的滨海城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品牌与特色。在旅游资源分布方面,大连拥有众多5A级旅游景区,沿海风景区、旅顺度假区、金石滩以及冰峪沟共同构成了大连的四大名胜名景区,人工景观方面已经形成以老虎滩海洋公园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以星海广场为代表的城市旅游,有瓦房店、普蘭店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以及以旅顺口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等。大连2017年接待游客8 517.9万,旅游总收入1 280亿,成为国内一线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大连城市骑行系统现状调研

笔者对大连市的旅游交通系统进行了两次调研,包括城市风貌景观道,从一二九街至海之韵,途经青泥洼桥、友好广场、中山广场、五五路、港湾广场,最终到达海之韵;滨海滨河休闲道,从星海广场出发自西向东途径太原街、滨海西路、渔人码头、老虎滩、直至海之韵。通过调研,发现在这两段主要的旅游道路上自行车道存在如下问题。

(一)自行车道不连续

大连中心城区现状自行车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行车道不连续,主要原因是在规划道路交通时主要考虑以机动车为主,并且曾经限制自行车的发展。过街以及自行车左右转弯没有明确的标志符号,很多十字路口只有斑马线,步行和骑行者混合过街。在一些机动车的出入口,也出现了自行车道不连续等情况,例如港浦路,人非共面的情况导致自行车道不连续,路面标高不断变化。在道路空间不足的情况下,骑行者为了避免在过窄的道路上人与行人抢空间,选择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自行车道被汽车或施工占用

自行车道上的违章停车的现象是国内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为了不付停车费而占据了自行车道,开发商就没有修建停车位的资金和动力,因此,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容纳路面的机动车,导致自行车路权被剥夺,加剧了管理难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如果想要把路权还给自行车,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城市停车问题。

(三)自行车的配套设施、管理设施不规范、不统一、不完善

道路上“行车难”“停车难”,很多老城区道路空间不足,也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尤其是共享单车的出现,无桩停车加剧了乱停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大连城市的形象。

(四)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缺乏必要的隔离

笔者调研大连市的慢行交通环境时,发现所有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都几乎没有物理隔离,并且在宽度大于3m的自行车道也没有设置阻车装置,导致自行车被机动车占用的情况屡屡发生。

(五)城市街道绿化不足,缺少遮阳或休憩设施

笔者是在暴晒的天气下进行的调研,发现夏天的遮荫效果非常不理想。在规划初期就没有考虑为行道树种植留下充足的空间。

四、规划理念

大连市应把从“以车为本”回归到“以人为本”,实现从“车性”回归到“人性”的慢行交通空间构建。首先,规划和设计技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次,设计应充分结合城市旅游发展,构建一条以旅游为主、通勤为辅的自行车骑行系统,打造慢生活、慢旅游的新体验。由于大连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资源丰富,应规划重点构建“一核、两翼、多片区”的山地慢行系统。再次,结合大连市老城区的城市风貌景观路,依托大连广场文化风貌、军港文化风貌和滨海风貌,提升城区的街道空间和滨水环境空间,构建一条舒适宜人的自行车系统,打造自行车骑行畅游大连的新品牌。最后,提倡骑行友好,改善自行车空间环境,重点保证人的出行安全,让骑行者与机动车使用者共享道路。

五、骑行线路规划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保障骑行者在骑行线路上的安全是线路设计的第一要务。骑行线路避免与主要机动车车道和商业街区混用或交叉,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过街设施、照明系统、标识设计等措施维护自行车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保障骑行线路自身的独立性,采用绿化带、设施带、隔离带等与机动车道隔离;避免为了拓宽机动车道而占用自行车道;更不应该在自行车道设置停车位。

(二)连续性原则

骑行线路应结合城市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例如滨水、绿地、历史街区空间,形成自行车专属的网络道路,保证自行车使用的连续性。在遇到有铁路、河流等与自行车道路产生冲突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自行车的安全连续畅通,避免出现道路断点,特别要注意在道路交叉口和过街设施的设计。

(三)便捷性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项目中,要妥善处理好骑行系统内的设施布局。可以通过自行车选线衔接城市绿地资源,合理规划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内部道路网络,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补充。同时,形成便捷的骑行系统,完善自行车的微循环系统,方便居民和游客休闲放松出行。自行车网络应与目的地直接连通,要与具有吸引力的热点区域串联形成一条自行车慢行路径。

(四)舒适性原则

根据周边建筑景观来完善自行车空间的绿化、排水、铺装、照明系统、街道家具、标识系统与无障碍等配套设施。兼顾经济实用的情况下考虑美观性,以此来提高城市慢行系统的舒适度和服务水平。在热点区域,例如,核心商业区、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应适当提高自行车系统的设施标准,满足骑行者的通行和休息需求,综合提升整体自行车空间的环境品质。

六、大连市共享自行车旅游骑行系统选线策略

大连中心城区的旅游骑行道路选线需要从旅游资源分布、城市道路现状以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综合评判。

(一)选取具有特色的热门旅游资源进行系统串联

与城市的慢行系统相结合,在城市范围内构建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通勤为辅的旅游骑行系统,打造“轻旅游、慢骑行”的主题特色。

(二)选择重要节点进行重点建设

建设过程中应凸显文化特色,完善道路的绿化、骑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考虑旅游骑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建议充分利用城市现有道路两侧空间,充分结合大连滨海沿线,在骑行空间上采取人性化的设计,在满足骑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艺术手法,保证骑行者的安全性并增加趣味性。根據不同路段采取多形式设计,例如滨海骑行路采用自然设计手法,城市风貌路段采用偏人文的设计手法。

(三)与城市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合理衔接,方便游客在主要交通枢纽即可便利接驳旅游骑行道路。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功能。根据区段分类,大连的旅游骑行路段主要分为两类。

1.滨海滨河休闲路段

从星海广场至海之韵段是大连市区主要的滨海旅游区段,可充分感受独特的滨海风貌景观。对于星海广场进入滨海西路入口可适当改造,使其作为旅游关键点以及短暂休息停靠的空间。由于滨海西路地形起伏较大,旅游骑行者可以在此处选择换乘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继续前行。路段中可设置一处自行车共享图书馆,在公交车站台后侧改造成一处小型雨水花园,一方面净化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以及有机污染物等,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对该区域视域范围内的建筑高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视觉的遮挡和视觉污染的出现,以便形成流畅的感官体验(图1)。

2.城市风貌景观路段

城市风暴路段西起西安路,东至海之韵,途径中山广场、人民广场、劳动公园、三八广场、海军广场等。城市风貌骑行路段也可分为“一线多段”式的模式,选线重点历史文化区、工业风貌区、自然景观区进行自由组合并串联。例如,从港湾广场至海之韵,该路段位于东港,周围有先天良好的景观资源与旅游基础,旨在将这条旅游路径改造成一个步行与自行车骑行的共有景观路段,路段的东部连接着海之韵公园,路段全长6km。

该路段设计的远景是希望形成一条有过渡功能的自行车广场。设计提炼波浪和小山坡的元素:波浪的长凳、自行车道、步道以及设施构建一组人工景观。采用较大的转弯半径,避免摔跤;广场入口设置升降式的阻车桩,防止电动车、机动车侵入场地;增加节点小活动空间丰富景观功能,下层绿化继续改造,增加花溪和植草沟,保留场地原有的大树(图2)。

七、机、非道路隔离设计

机、非隔离设计可以采用机、非物理隔离,包括绿化带、设施带或隔离栏。非物理隔离形式可以采用彩色铺装形式,利用彩色的喷漆和划线确定自行车道。采用了必要的隔离形式就保证了自行车的路权,如果自行车道穿行上下路段隔离形式不一样,可在路口设置醒目的引导标志,保证自行车道的安全性,主要采用4种形式。①非物理隔离。市政非机动车道,由于场地的进深空间不足,不能建设分离式的自行车道,应采用非物理隔离,抬高骑行道路,保证骑行安全。②分离式的骑行系统。场地空间进深一般,自然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在原有的市政道路上采用绿化隔离步道与自行车道。③分离式综合骑行系统。街道空间进深较好,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两侧为人流量较大的密集区,可在场地里设置单独的骑行系统。④分离式独立骑行系统。场地进深良好,周边自然环境优越,连接热点旅游区域的道路、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可以考虑采用独立式骑行道路,同时加入运动设施,丰富骑行道路的功能。

八、总结与展望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正在经历从“车行优先”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为了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旅游城市中自行车旅游骑行系统呼之欲出,作为汽车旅游的补充形式,在自然环境具有优势的城市或郊区开展自行车骑行旅游,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前期旅游与交通规划,同时着力进行骑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保证骑行安全、便捷、舒适的基础上,更要建设优美、具有当地人文气息的沿途景观,将城市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为城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路段广场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部、省、路段监测运维联动协同探讨
A Survey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rregular Pareto Fronts
在广场上玩
天津市城市街区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构建研究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广西城市道路增设专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