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9-10-21张晨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支柱产业产业链供给

张晨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对产业市场经济交易、资源分配等进行改革优化的政策,在现代经济体制中有深入的影响,实现了消费转化为生产力的目标,促进了市场经济流通率,说明该政策对于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发展十分重要。而实行该政策,使产业市场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经营,例如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因为传统模式使产业较为独立,难以与其他产业进行交流,所以在供给侧改革条件下,竞争力表现较弱,使自身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在这一条件下,本文将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在早期市场中表现良好,在当时的各产业经济产出总比中占大比,长期发展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经济来源,但在传统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条件下,其与周边产业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说明两者距离越来越远。受传统经营者观念影响,传统旅游产业对于自身游客资源的保护十分严谨,这些表现使传统旅游产业逐渐独立,与供给侧改革下的市场结构格格不入,不能形成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衔接,因此,为了落实供给侧改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该产业有必要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新的发展模式。

一、“支柱产业”新概念的提出

在早期发展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经济水平远超其他产业。但在支柱产业的现代定义上,早期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发挥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地区经济市场中主要保持着独立地位,个体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带动周边企业发展,所以在现代理论上,文化旅游产业应当进行优化,实现新概念支柱产业框架,带动周边企业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市场消费。

现代理论对支柱产业的定义为“产业链”,即以某个产业作为支柱,并将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衔接,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随后借助支柱产业带来的市场效应,例如消费者增多、消费欲望增强等,使其他产业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商户,通过其他产业的优质服务来提高自身经济收益,由此实现了地区经济全面发展,这与供给侧改革政策方针不谋而合,说明新概念支柱产业落实,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此外,在新概念支柱产业当中,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也会给支柱产业带来经济收益,例如在产业链关系下,其他产业的服务表现会影响用户对地区的印象,如果印象良好,支柱产业作为当地标志性产业也会更容易被用户记住,这一表现说明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供给侧改革下的用户需求特征

(一)多元化需求

在早期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下,部分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的雏形,使部分用户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即一体化服务模式,该模式只要用户进入产业链内的任意商家,就可以在商家内得到多种服务,相较于传统服务模式,更具便捷性,受到了广泛青睐。在这一条件下,这种模式不断推广,使更多的用户形成了“商家可以提供多种服务”的观点,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现代用户在体验服务时,就会产生多元化的需求,例如在IT行业,用户在享受网络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得到网络安全服务。

(二)需求特征突出

差异化经营理念在很早就深入人心,但长期发展下,能够实现差异化经营的企业或者商家较为罕见,且差异化优势的保持时间很短,说明早期市场中要实现这一点难度很大,原因在于早期企业对于差异化经营的理解为:产品质量上的差异,只要产品质量高于竞争对手,就可以形成差异化经营模式,而事实上,产品质量取决于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则相对公开,容易被人获取,因此,即使某企业生产了高质量产品,在短时间内也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在现代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于差異化经营理念有了新的定义,即差异化体现在品牌特色上,现代企业深知品牌效益的重要性,因此,在供给侧改革政策下,会不断开发市场资源,形成具有突出特征的特色品牌,此举可以帮助企业明确用户群体,相较于竞争对手始终存在优势。在这一条件下,现代用户同样形成了对应观念,认为企业服务应当具有特色,随后就产生了具有突出特征的需求。

三、供给侧改革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一)产业结构建设

结合上述新概念支柱产业分析内容可以发现,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中,首要目标就是落实产业链结构,但落实中不能盲目,应当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用户需求来确认方向。文化旅游产业主要用户群体为“游客”,其在旅游过程中大致具有以下需求:衣食住行、景点游玩、纪念品消费、游乐设施体验等。这些需求分别对应了酒店业、交通业、导游业以及零售业,所以在产业链结构建设当中,需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与上述这些产业进行衔接,衔接渠道在于产业合作,例如,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与酒店业建立合作关系,游客在游玩之前可以通过旅游产业来预定酒店,酒店给游客提供衣食住行的服务,由此可见,在产业链条件下,酒店业的经济收入得到了保障与增强,这一表现在其他产业链关系当中也可以实现。此外,产业链结构并不是单纯的“文化旅游产业—单个其他产业”的关系,相反,在这层关系下,更应当建设“其他产业—其他产业”的关系,形成多层次产业结构,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更贴合供给侧改革政策。

(二)文化特色开发

文化旅游产业与普通旅游产业的最主要区别在就在于前者具有文化特色,即在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当中,服务形式、服务流程、服务项目等都透露出浓烈的当地文化风情,这对于游客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此类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之一。在产业链结构条件下,为了使用户对地区具有好印象,保障多方受益,就需要对文化特色进行开发,使其表现形式增多,各个形式分布于产业链中所有产业的各个结构中,可以给游客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例如,某文化旅游产业地区具有浓厚渔业文化,当地人世世代代都是靠打渔为生,在这一条件下,当地旅游企业可以在景点内开发渔业游玩项目,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打渔的生活,使用户旅途体验感更加丰富,同时,在旅游企业与导游业的合作下,使导游业可以依照这种特色项目,制定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路线;在与交通业的合作下,可以增加交通业数量,由此实现多方受益。

(三)文化特色服务体系的应用要求

以上提到的文化特色开发中阐述了文化与服务体系的融合表现,而上述只是简要概括,此部分将深入进行研究,了解应用要求。在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中,文化与服务体系的融合必须做到全面覆盖、多层次发展、经济一体性3点,具体如下。

1.全面覆盖

全面覆盖指所有位于产业链关系内的人员,都应当具备文化特色服务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文化与服务体系才能深度融合,同时形式上可以不断创新。在实现全覆盖的条件下,所有人员都将作为“服务者”来面向游客,因此,任何服务者在工作中的服务水平表现、服务特色表现,将决定游客的体验感,而介于体验感与游客消费欲望的关系,服务者的工作目标就是通过特色服务,使用户感受到新鲜感与文化风俗,形成良好的体验,促进其消费,这一点与供给侧改革政策中促进消费目标一致。同时全覆盖还实现了产业链的循环特质,可以将消费转化为经济,不断增加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收益。

2.多层次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与周边其他产业存在明确的产业衔接关系,因此,产业链建设难度较低,但如果只选择难度低的产业进行合作,就代表产业发展市场受限,说明此举不可取,新模式中要实现多层次发展。而实现多层次发展,就依赖于文化特色服务体系应用,即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特色服务形式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合作难度偏高的产业当中,如果可以则代表又增加了一条可发展路线,由此反复就实现了多层次发展。

3.经济一体性

无论文化特色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有多广、层次有多少,文化旅游产业与所有衔接产业都要保持紧密的产业链关系,而实现这一点的就是经济一体性。经济一体性是指产业链中所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是一体的,多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是一柄“双刃剑”,但只要多方向上发展,且做好风险防控准备,就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总体上新模式经济一体性还是有利于产业链整体的经济收益。

四、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一)维护市场秩序

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的应用,不但会吸引大批量的游客,同样还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而投资者是一种类型复杂的群体,其中,不乏一些观念传统、目光狭隘的投资者,此类投资者在行事风格上偏向传统,只重视目的而忽略过程,经常出现一些有损市场形象的行为,例如,某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各方面良好,但唯独存在胡乱摆摊的问题,大量小商贩投资者在缺乏管制的条件下,于马路、居民区内摆摊,使旅游区交通不便。在这一条件下,合理应用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必须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工作,对所有投资者在市场内的经营行为进行管制,不能出现任何有损公共利益、影响游客体验的行为发生,例如可以在旅游区内规划好摆摊区,所有未在摆摊区内的商贩,均被视为违规者,将由管理人员對其进行处罚,并制止其在摆摊区外摆摊。

(二)获取用户需求

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固然可以起到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提升收益的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当提倡,但市场变化是不断持续的,如果新模式保持不变,在未来发展视角上,依旧会被抛弃,因此,文化旅游企业应当跟随市场变化进行发展。市场变化的最突出体现就是用户需求,即用户想要什么就是市场消费的风向标,在这一条件下,文化旅游产业应当建设用户需求获取渠道,准确了解市场消费风向,并做出改变,渠道上建议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使用户可以从线上了解到旅游目的地,同时将自身感受反馈到平台中以供企业接收,企业再围绕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用户需求的占比,选择占比较多的一方尽力实现,始终保持企业竞争力。

(三)文化特色多形式展示

除了从服务体系中体现文化特色以外,在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中,还要通过其他形式来展示文化特色,此举可以营造特色旅游氛围,使游客身临其境。具体形式一般包括:地标性建筑、人工景观等。地标性建筑作为地区标志性物体,在旅途当中可以给游客带来先入为主的观感,例如广州市的广州塔,就是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以产生地区性的品牌效益,具有吸引大量游客的作用;人工景观泛指植物景观、水景等,对于文化的体现更加细腻,使游客随时可以体会到文化环境。

五、结语

本文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早期支柱产业概念为基础,提出了支柱产业新定义,且阐述了早期文化旅游产业的问题,然后结合供给侧改革政策方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原有发展模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发展新模式,该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支柱产业能效,全面提高地区经济水平,使当地各行各业经济收益增长。最终为了保障新模式应用稳定,对其中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作者单位:白水西部工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产业链供给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海南:推进医疗健康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把建筑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