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2019-10-21王园园

山西财税 2019年9期
关键词:晋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王园园

一、引言

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依靠煤炭资源进行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自2010年开始,晋城市GDP增速开始下滑,从13.7%直线下滑到2015年的3.3%,在随后的两年中才稍有提升。究其原因,是因为晋城市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现代化程度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轻重工业比重悬殊,呈现出了一煤独大的特点,第三产业虽在缓慢发展且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渐增强,但现代服务业却发展缓慢,导致竞争力低。

目前国内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文献较多,对于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也较多,但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现状描述,运用此方法来研究晋城市这样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力的较少。曹西强(2010)对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产业链,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卫盼盼,关雯予(2018)认为应提高晋城市农业的科技水平,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高产出。冯红喜(2003)认为应延长煤炭产业的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前,晋城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分析出晋城市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以进行改善和优化,促进晋城市经济发展。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模型简介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为了研究某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找一个较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以大区的经济发展为标准,进而来研究所要研究的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某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或滞后的原因,也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从而更好地进行经济发展。该方法将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动分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等三个分量,通过分析,便可以看出某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快于其所在大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及产业是否有竞争力。本文以晋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作为其研究的标准,即参照系,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来研究晋城市的产业结构。

(一)模型构建

1.份额分量Nij

Nij=b’*Rj

份额分量表示区域经济若按照所在大区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发展的话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即晋城市如果按山西省的增长速度来发展的话,所应实现的增长分量。若Nij〉Gij,则说明某区域第j产业的增长率高于所在大区第i产业的增长率,区域第i产业的发展快于所在大区第j产业的发展。

2.结构偏离分量Pij

Pij=(bij,0-b’ij)*Rj

Pij表示晋城市的第j产业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即晋城市第j产业的增长率按照山西省GDP增速所实现的产业结构比例与山西省产业比例之差。若Pij〉0,则说明区域i产业的发展j具有一定的优势,若Pij〈0,则说明具有劣势。Pi也可以表示区域i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Pi值越大,则说明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现代化产业程度越高,从而产业内部结构就越合理,反之反是。

3.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ij

Dij=bij,0*(rij-Rj)

Dij表示区域i按照自身经济发展速度,即按照自身的GDP增速所产生的产业增加值与按照大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产生的产业增加值之差。若Dij〉0,说明就第j产业的发展来说,区域i的发展速度快于大区的发展速度。Di同时也可表示区域i内产业的竞争优势,若Di的值越大,则说明该产业增长的速度越快,竞争力越强,反之反是。

4.区域产业经济增长Gij。

Gij=Ni+Pij+Dij

L=W*U

Gij表示区域i内总的经济增长量,W为结构效果指数,U为区域竞争效果指数。W〉1,则说明产业结构中现代化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若U〉1,则说明区域内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发展速度较快。

表1 2001-2017年晋城市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选取2001年至2017年晋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及GDP发展的相关数据,将其分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四个阶段,并以山西省相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计算后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在2001-2005年期间,晋城市第一产业的总偏离为5.36,Nij、Pij与Dij均大于0,说明第一产业与全省相比处于相对上升的状态,晋城市在“十五”时期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全省;第二产业的总偏离为71.9,其中Nij为正数,说明晋城市第二产业的增长率高于山西省第二产业的增长率,Pij大于0,说明晋城市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内部具有一定的优势,Dij小于0,说明与山西省相比,晋城市的第二产业不存在竞争优势;第三产业的结果与第二产业大致相同。

在2006-2010期间,可以看出除了第一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其余均为正数,说明,在“十一五”期间,晋城市的三大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发展速度超过了山西省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内部相对合理,除了第一产业无竞争优势外,二、三产业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在2011-2015这段时间,第一产业各分量均大于0,但数值不大,说明晋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略高于山西省,存在较小的竞争力;第二产业中,Nij〈0,Pij〈0,说明晋城市在“十二五”期间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低于山西省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且产业结构内部极不合理,Dij〉0,说明尽管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但仍具有竞争优势,在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的Dij〈0,说明此时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还不具有竞争力。

在2016-2017年,晋城市第二产业结构竞争力偏离为-134.35,说明晋城市的第二产业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应继续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产业中Pij〈0,Dij〉0,说明晋城市的第三产业内部朝阳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但是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晋城市应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指标分析

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知,经过多年结构调整,到2016-2017年间,W〉1,说明从整体来看,晋城市的产业结构已逐渐趋于合理;城市竞争效果指数U〈1,说明晋城市总体经济增长势头不够高,竞争力不强。

三、晋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晋城市发展现状

晋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表3所示。

表3显示,在2012年以前,晋城市的GDP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尽管有起伏,但大致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到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跌落至1.89%,经济增长速度可谓是停滞不前。晋城市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大致保持在5%左右;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呈倒U型,在2001年,所占比重为54.36%,此后,为了发展经济,晋城市便大力开采市内的煤炭资源,到2012年为止,第二产业都是以极高的速度发展的,对晋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升,最高可达65.46%,之后,由于煤炭资源减少,以及长期依赖煤炭资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使得晋城市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呈U型,在“十五”期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之后由于大力发展重工业,使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在2011年达到了最低点,为30.21%,此后为促进经济转型,晋城市开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到2017年,各产业均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速最快。

(二)晋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发展滞后

从表3可以看出,晋城市第一产业的增速起伏较大,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为止,仅占4.73%,所占比重较小,且晋城市多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很多地区难以使用现代化机械作业,而是靠传统的人力区耕地和灌溉,发展比较滞后,科技投入较低。在2017年,晋城市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4%,就业人数占比为31.52%,31.52%的劳动力仅创造4.4%的价值,可见晋城市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使得较多劳动力仍停留在第一产业,导致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力不足。

表2 晋城市经济发展指标

表3 2001-2017年晋城市三大产业比重及增长速度

表4 晋城市轻重工业比重(%)

2.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在“十五”“十一五”这十年间,晋城市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数,说明当时第二产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正的效应,而在“十二五”“十三五”这段时间内,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小于0,说明此时第二产业给晋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负的效应,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其内部存在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晋城市轻重工业比重如表4所示。表4显示,晋城市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重工业所占比重在95%以上,而轻工业所占比重不足5%。在第二产业内部,煤炭开采又占据很大比重,而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纺织业等所占的比重均为个位数。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重型化特征,非煤产业发展缓慢,内部科技投入较少,产品的产业链短,未进行深加工,导致获得的利润极低。

3.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晋城市第三产业近年来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对晋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也在不断增加,但竞争力依然不强,所占比重依然小于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金融业、房地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可见晋城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已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但仍存在不足,科学研究所占的比重仅占GDP的0.1%,除此之外,教育和文化发展也较缓慢,在晋城市内多为中学生和小学生,在校大学生所占的比重仅为2%左右,可见,晋城市第三产业内部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提高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晋城市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许多工序都需要人力去完成,因此在农业部门还存在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收入也较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到2017年为止,第一产业对晋城市GDP的产业贡献率仅为1%,因此应推进农业现代化、国际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可能的使用机械作业,提高农业设备的质量,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发展绿色农业,创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晋城市多年来依靠第二产业来发展经济,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第二产业内部又呈现出明显的重型化特征,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但随着资源的减少,产业结构单一,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到“十二五”期间,晋城市的第二产业发展已不具有竞争力,它对经济的增长效用为负,而且产业内部结构极度不合理,第二产业对晋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也在不断下降,因此,晋城市应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平衡轻重工业比重,降低煤炭产业所占的比重,对一些落后产能、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进行处理,发展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的比重,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提高第三产业竞争力

晋城市现代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其他一些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文化、教育等发展缓慢。因此应重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增加金融业、房地产业的比重,促进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行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第三产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晋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