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猪丹毒的防治体会

2019-10-21陈景全王发盈郑振华吴龙飞师艺轩

养猪 2019年5期
关键词:乳猪猪丹毒青霉素

陈景全,王发盈,郑振华,吴龙飞,师艺轩

[1.天津帝凯维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天津绿赛),天津 东丽 300300;2.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经济开发区畜牧兽医站,山东 临沂 276000;3.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海淀 100081]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猪场且夏天多见。但近几年来,在北方地区猪场也呈流行趋势。陕北地区某猪场,存栏1 200头生产母猪,在2019年7月14日上午,产房两个单元15日龄仔猪(健仔)发生急性死亡5头,下午急性死亡8头,一天死亡总数达到13头,死前均未发现异常表现。通过其死后表现、结合解剖病理变化、本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型猪丹毒,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紧急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对该病的防治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病原

该病病原为红斑丹毒杆菌,俗称猪丹毒杆菌,也叫丹毒丝菌,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菌体平直或长丝状,大小为 0.8~0.2 μm×0.2~0.5 μm,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不产生芽孢,无荚膜。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基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

在一般消毒药,如84消毒液、2%的福尔马林、1%漂白粉、1%氢氧化钠及5%氢氧化钙溶液(石灰乳)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猪丹毒杆菌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进入肠道。

2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该猪场疾病流行情况调查发现:

(1)在2018年7月份,该猪场曾经在产房发生过10~20日龄仔猪急性死亡情况。

(2)2019年的6月18日,产房个别母猪曾发生“疹块型猪丹毒”(图1);6月26日,后备母猪急性死亡1头。解剖发现,心肌表面出血(图2),心内膜出血(图3),胃内充满未消化饲料(图4),胃底黏膜出血(图5),脾脏无肿大而淤血(图6),肾脏表面弥漫性出血(图7)。

图1 哺乳母猪疹块型猪丹毒

图2 心肌表面出血

图3 心内膜出血

图4 胃内充满未消化的饲料

图5 胃底黏膜出血

图6 脾脏淤血无肿大

图7 肾脏表面弥漫性出血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

7月14日早晨,产房饲养员饲喂母猪前在巡栏时发现二单元6栏内死亡健仔2头;三单元26栏死亡健仔3头;下午二单元7栏死亡5头,三单元12栏死亡3头;均属于急性死亡,死前均未发现异常。

3.2 亚急性型(疹块型)

该场在2019年6月26日产房哺乳母猪发生1例亚急性型即“疹块型”猪丹毒,在发病母猪的肩部、背部及背侧部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不规则四边形或菱形且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图1)。疹块突出皮肤1~2 mm,疹块面积大小不等,经青霉素治疗3 d后疹块逐渐消失,恢复正常。

4 病理变化

乳猪死后多数呈张口状态,体表皮肤无明显变化;剖检发现,心肌表面出血(图8),肺脏淤血(图9),肾脏肿大、淤血(图 10)。

图8 乳猪心肌表面出血

图9 乳猪肺淤血

图10 乳猪肾脏肿大淤血

5 实验室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病死仔猪肝脏、脾脏,将病料接种于血清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 h,观察菌落形态,然后挑取可疑菌落再接种到马丁肉汤培养基上纯培养后,再挑取分离菌株纯培养物直接涂片,火焰固定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纤细杆菌居多,易形成长丝状,两端钝圆,间有长而弯曲的丝状菌体。

6 诊断

根据死后表现、该场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及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型猪丹毒。

7 治疗及预防措施

7.1 治疗

7.1.1 母猪肌注青霉素 立即对产房二单元、三单元所有哺乳母猪颈侧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方法:青霉素2支(400万单位/支)+0.9%生理盐水20 mL稀释,肌肉注射,当日上午、下午各注射1次,次日上午再注射1次。

7.1.2 仔猪肌注青霉素 立即对发病死亡的同窝乳猪颈侧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方法:青霉素1支(400万单位/支)+安痛定注射液20 mL稀释,每头乳猪(体重5 kg左右)肌肉注射1.0~1.5 mL(20万~30万单位),上午、下午及次日上午各注射1次即可。

7.2 预防

7.2.1 猪场全群预防性投药 生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及肥育大、中猪饲料中进行预防性投药,每吨饲料中添加:1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 000 g、清瘟败毒散1 000 g,搅拌均匀,连续饲喂1周。7.2.2 消毒 用84消毒液对猪舍净道污道进行消毒,1 d 1次,连续3 d,以后进入常规消毒。

7.2.3 疫苗接种 在饲料中预防性投药结束7~10 d后猪群未发现任何异常,可考虑对猪场生产母猪群进行猪丹毒活疫苗(G4T10株)免疫接种。

迅速采取7.1的治疗措施后发病同窝猪均未再发生急性死亡,采取7.2.1、7.2.2措施两周后猪场猪群也未出现异常。

8 小结

通过多年来在猪场对猪丹毒引起的急性死亡病例的解剖发现:心肌表面出血、心内膜出血、胃底弥漫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病变。笔者认为,本例哺乳仔猪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母猪感染猪丹毒杆菌后通过母乳传播引起哺乳仔猪急性心肌出血或心肌炎死亡。

所以,急性猪丹毒一般通过解剖即可初步得出诊断,但要快速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给急性死亡乳猪的哺乳母猪肌肉注射青霉素,杀死母猪体内病菌,消除传染源,净化乳汁;②立即对个别发生急性死亡的整窝乳猪肌肉注射青霉素,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③要以最快的速度对猪场猪群进行预防性投药。

猪丹毒虽然是可控可治的细菌性传染病,但如果以“急性型”发生,多数会因为来不及治疗而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季度性、灵活性地对猪场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或用1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清瘟败毒散拌料1周预防控制,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乳猪猪丹毒青霉素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