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9-10-20张云皓聂维

知识文库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仰价值观院校

张云皓 聂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当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运用网络去获取知识信息和进行社会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冲击着其信仰。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避开或转化其负面影响,可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来制定相应措施。

信仰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愈发得到重视,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在我国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研究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的主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已经是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互联网的发展衍生的网络文化消费和文化创造的网络生力军。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必然极大程度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就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影响而言,一方面,网络文化为高职院校学生接触新的知识领域打开了一扇快捷的窗口,有助于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加之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发展还不够成熟,思想和信仰还不够坚定,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阻力,甚至是诱导其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这些不仅仅不利于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长远看来更加不利于其发展成才。

1 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独有的鲜明特征。国内学者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探索,笔者取众家之长,认为网络文化是以当前的信息技术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多媒体文化,这种文化是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娱乐方式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类型。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一部分网络文化内化为网络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对网络使用者的价值观念、信仰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网络文化具有系统开放性

在网络文化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人之间相互交往,所谓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互交往。甚至只要你具有一台电脑或者一个移动设备,就具有了网络世界的钥匙。这种开放性,使得在网络世界中交往的双方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丢掉各种传统偏见在这个世界与各种类型的人进行交往。因此,网络文化是一个具有系统开放性的文化。

1.2 网络文化具有内容的广泛性

网络文化内容广泛,从经济、政治、影视、体育、科学等无所不包,系统的文化意识、文化思想与混沌的文化心理的相互渗透与并存、文化精髓与文化糟粕交织缠绕,所谓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并存。信息接受者可以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个人意愿来接触和学习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从网络文化的文化层次上看,网络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和内容的广泛性。

1.3 网络文化具有价值的多元性

网络世界里主体的多元性带来的是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碰撞。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诸如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法治、开放与多元、专利与共享、创新与创造发生新变化。在进行人与人交往沟通的同时,也在不断接触新的价值观,促进自身个性的张扬。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为人自身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手段。

1.4 网络文化的主题具有虚拟性

网络自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上交往的主体往往扮演的是一种虚拟角色,其性别意识、年龄意识、身份意识会极大程度的被淡化,社会身份的限制在网上容易被消解,这种性质容易导致角色交往时候的随意性和缺乏责任感。2018年4月19日至20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在读研究生田佳良以“@洁洁良”的网名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错误言论,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就是典型的在网络交际上利用网络文化的不真实性而做出极其缺乏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典型事件。

2 网络新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影响

2.1 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去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其自身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往往需要以更为形象生动的形式和更加大众化的语言。网络文化的出现,使得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方便学生获得、阅读、吸收。在传统时代甚至在数十年前,书籍的传阅并不方便,且传播形式也较为单一。而网络时代的其极为丰富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效率,同时,在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2 创新了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信仰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说教和面对面的师生谈话。网络的出现,使得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培育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育转变为通过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的形式加以补充和完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传递并获取,从而使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的素材,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性,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 负面的网络文化冲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足的精神基石,对个人而言,是其祖国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然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网络语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容易遭受到冲击。首先,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和阅历并不能与真正的社会人相提并论,他们的判断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负面思潮的影响,从而在负面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容易走向人生的反面。部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日益淡薄,爱国情感弱化,对于祖国的归属感减弱。其次,在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并深入发展的今天,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对物质的使用和占有,甚至导致个人主义至上,在网络上更容易受到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和发展。

2.4 负面的网络文化在实践中冲击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行为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传统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个体受社会其他成员的监督。而在网络社会,每个人在网络世界都是一串串代码和符号,极具隐蔽性。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及网络诚信行为失范的新闻近年来层出不穷,如身份欺骗、网络谣言、网络诈骗、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等。网络诚信的缺失将会导致网络人际关系紧张,个人价值观取向紊乱等一系列问题,这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2.5 过度沉迷网络文化影响学生的正常人际社交

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文化,如网络游戏、网络新媒体的交流,但是这些交流大都是文字声音的单调传递,而不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声情并茂的交往。长期下去,会致使高职院校学生脱离现实社会,阻碍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往。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网络中的负面信息扩大化并大量传播,甚至是捏造不实新闻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蓄意传播,这就使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恐惧心理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心理,这种状态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是就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3 网络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信仰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因此,大学生信仰的培育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当前高校内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来讲,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使其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转入正确的轨道。对学校来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因此,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落实,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2 不断拓宽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高職院校学生的信仰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不断努力和不懈追求。在网络新环境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网络的发展趋势,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和思想变化,去拓宽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探索信仰教育新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仰教育的环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善于发挥网络文化在教育革新中的优势,科学利用各种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抖音短视频等新兴方式去不断拓展科学信仰理论的渗透力,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对话,从而达到有效的信仰教育的目的。

3.3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网络新环境的大背景下,政府和学校都应积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保驾护航。党和政府要平稳地推进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为高校信仰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同时,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条件,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教育推波助澜。

3.4 加强网络监管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几乎手机不离手,网络不离眼,对网络文化的依赖度非常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教育要加强线上教育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要努力引导其从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中获取有价值的、正能量的资讯,抵制虚假的、负能量的垃圾信息。同时,学校要注重内部网络平台的管理,要消除不良信息,对信息内容要注意监管,分析研究网络条件下的信仰教育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净化网络内容,加强网络教育和监管力度,促进网络自律性和规范性的发展,不断强化科学信仰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总之,信仰教育是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环境给信仰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猜你喜欢

信仰价值观院校
我的价值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信仰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漫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