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研究

2019-10-20马千里

辽宁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研究

马千里

[内容提要]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强经管类人才对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注重人才对跨专业学科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因此引入跨专业实训教学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跨专业实训软件平台建设到完善平台中各系统的功能及教学应用,结合学校教学特点与需求发展实训项目的硬件环境,结合实习内容达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跨专业实训项目的实施为校内提供实习实训,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关键词]跨专业 综合实训 教学研究

一、项目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

為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除了企业内部进行再培养成长以外,另一方面作为人才培养输出的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优化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外,更应该切合社会需求,加强经管类人才对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注重人才对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促进对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经管类专业教育更应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社会实践又需要较大的投入,学生实践成本高,因此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便成为近年高校经管类学生能力训练提高的主要形式。

(二)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飞速发展,随着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变化,校内原来的实训条件与企业岗位的真实能力要求存在差距,使得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相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综合性不够。一是学校实验课主要以单专业实习实训为主,实验室建设也更多考虑的是各个专业的需求,缺乏相关专业实训的整体性设计,没有全面、完整、有层次地考虑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各构成因素。二是各专业实践资料处于彼此孤立、分割的状态,没有把整个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集约配置。三是实训形式单一。

2.课程设计没有细化到职业岗位。一是每个专业培养方向都对应着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岗位,如市场营销对应市场、销售等系列;财务管理对应出纳、会计、理财等系列。二是学校目前开设的实验课基本都是统一的标准化内容,没有针对岗位的系统化训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认知及能力。

3.师资类型单一,缺少实训教师。各个院校缺乏“双师型”的情况比较普遍,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很多都是学校刚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很难指导学生。笔者工作所在院校(以下简称“我院”)的师资情况也是如此。教师不知道如何将实训和课程结合,缺乏大规模组织实训的能力。

(三)预期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现代制造业是我们国家产业核心支柱,而现代服务业是朝阳产业,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我院拟建设的经管类专业群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基地,通过为社会培养输送急需的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一是经管类专业群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基地,将为我院的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创业模拟实训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该项目在建设理念和设备技术等方面具有先进性。三是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经济效益。根据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功能条件及容纳能力,可以开展如下实训服务项目,产生经济收益回收投资。一是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将发挥其开放式特色为社会培训及输出技能紧缺人才。根据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测算,每年能培训3000人次城市转岗人员,贯彻精准扶贫政策,并辅导部分有基础的人员参与职业技能鉴定。二是校内实习实训。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以为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全面解决我院以往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并与企业岗位培训接轨。三是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配套的设施设备和完善的功能,可以充分满足企业订单式培训服务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生产和科研服务,有效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培训。四是为创业就业服务。引入虚拟仿真实训技术,解决创业环境的模拟,就业职业岗位的模拟,从而解决了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不可逆、不可及、高成本、高风险的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就业保驾护航。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本项目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总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和湖北省鼓励本科转型发展政策导向,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客观需要,将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符合现代企业、现代服务业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实训基地,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与生产多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

(二)建设内容

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根据“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实验教学地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科取向”向“实践取向”的转型。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搭建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软件平台。通过博弈、实景、角色扮演、协作、讨论、激励、验证、线上结合线下等多种实习方法,完成百余个实习项目、上千个训练任务。

2.完善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软件平台中各系统的功能及教学应用。包括实习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与学工具等内容。

3.依托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软件平台。结合学校自身教学特色与需求,建设教学资源库。 4.建设企业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匹配的硬件环境。结合实习实训内容要求,依照校内规划场地,完全仿真真实企业环境。

5.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结合。结合学校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结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把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平台,达到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三、项目发展创新

通过打造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企业运营管理的仿真背景下,通过专业能力训练、模拟岗位实训、模拟流程实训、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并可以实现如下创新:一是不同专业实验教学模块的集成化。通过整合各专业的实验模块,在企业运营管理的仿真背景下,学生可以参与企业或公司创建训练、经营决策训练、岗位技能训练与信息化系统操作的多层次训练与政务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多种类型的服务业机构和任务。二是虚拟网络平台与有形实验环境相结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建仿真化的、虚拟的实验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线下实体环境的互动交流,实现了实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现代化。三是把社会搬进校园,形成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通过整合实验资源,建立高度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可以有效地模拟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角色、融人社会的适应期。四是形成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理念与方式。通过专业能力训练、模拟岗位实训、模拟流程实训、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就业、创业的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

猜你喜欢

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CDIO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商科类院校跨专业经管实验运行体系思考和探索
中韩合作办学中跨专业学生的韩语教学探索
高职《室内设计CAD》课程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综合实训教学研究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药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