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组织实验教学 预防意外伤害事故

2019-10-20王巧儿

学生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事故预防优化教学实验教学

王巧儿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观念,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实验室原来那套“中药铺”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求,要求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另外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被先进的、更有利于教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所代替,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事故预防;优化教学

随着实验开放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出现,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隐患也显而易然的增加。因此研究实验教学和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和迫切性。那么如何预防实验教学中的意外伤害事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一点体会。

一、及时提醒,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在学生整个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关注学生的各种活动,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提醒和忠告。例如在学生做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使用解剖刀撕取洋葱表皮之前,教师先要提醒学生刀尖不能对人,避免刀口伤手,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事先提醒学生等烧杯冷却后才能拆卸烧杯,以免手指被滚烫的烧杯烫伤,在学生学习生物,“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应缓慢地降低镜简以防物镜压碎玻片伤人。九年级做“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实验时, 如果看到学生钩码挂不稳,应提醒学生当心掉下来砸伤学生的手指,在做“氢气的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严重警告学生首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总之,一切在所有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教师都要详细的一一指出, 及时提醒学生,争取每一节科学实验课都成为学生美好的回忆。

二、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课堂纪律。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实验室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而不是来学习知识。因此,一些学生在实验课时, 常大声喧哗,甚至在不同的实验桌之间走来走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明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指出实验课与其它课是完全相同的,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肃静、教师更要强调实验的安全问题,宜读《实验室安全守则》。

三、课外活动要组织严密,责任到人

针对现在学校班级人数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助教”的作用,在组织课外采集、调查、观察等活动时,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分成几个科学室外实验小组,除每组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外,还要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做好科学课外实验的安全工作。

四、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的行为和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课堂上的每个演示实验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成功性、示范性和安全性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对每一个实验目的要明确,操作规程要了如指掌,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实验用品准备齐全,选择的实验方法可靠安全,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做实验前务必向学生讲清实验的关键和有关注意事项,并且要在学生面前演示操作一遍,任何细微的操作规程都不可马虎从事,以防实验失败和事故发生。指导学生实验应认真负责,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只有教师一丝不苟地遵守实验操作顺序,学生也才会严格按实验步骤和规范操作,实验才会成功,安全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五、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理、化、生实验过程中,往伴有各种气体烟雾、光电产生,它们也大多属于有害物质,具有一定危险性, 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假如教师过分强调药品的毒害性,实验的危险性,反而会使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学生做实验时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危险要事实求实的讲明利害,着重讲清防止发生危险的方法和道理,说明只要能正确操作是不会发生危险的,既要慎为,又要敢为。特别对胆小的学生要进行心理咨询,交流,给他们多提供安全鍛炼机会,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消除恐惧心理对学生的影响。

六、教师要积极创新,优化实验教学

1、有效改进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原理与方法来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减少实验产生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学中要把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对化学教材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进行改进,如铜与稀硝酸的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在一个洁净的针管中加入少许铜片,排除空气;另在一小烧杯中注入稀硝酸并微热;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稀硝酸迅速用小胶帽(眼药水瓶盖)盖住注射器吸口。当观察到蓝色溶液、无色气体时( 活塞会随着气体的产生缓慢外移),打开瓶帽,拉动活塞,吸入空气,会看到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此时迅速将气体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简单可行,无污染,效果良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微型化学实验是着眼于环境安全和污染预防的需要,用尽可能少的药品,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在保证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常量实验微量化,这既可以节省实验药品和经费开支,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发挥辅助作用

有的实验毒性很大,产生气体污染也严重,而有的实验难度大,成功率较低,本身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课件模拟实验来阐明。①模拟错误操作。例如: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造成液体飞溅的动画可以使学生清楚看到错误操作的危害。通过课件模拟可以让学生看到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先加热,后通氢气的后果。②模拟一些有毒, 有危险的化学实验。比如钠钾与水的反应和电路短路实验③模拟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或反应较慢的实验,例如氧气和氮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气体实验,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危险的实验, 不仅使学生更清楚的看到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潘怀林.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36-39.

[2]盛荣湖.提升可视化程度 优化实验教学效果[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6):30.

猜你喜欢

事故预防优化教学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因素分析与事故预防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