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疯狂的石头:观赏石频频高价成交引热议

2019-10-20主持黄晓岑byHuangXiaocen

宝藏 2019年11期
关键词:灵璧成交价高价

主持/黄晓岑 by Huang Xiaocen

近年,观赏石市场不景气,但展会、拍卖高价成交的案例却频出,几十万上百万的成交价引发石界强烈反响。如2017年3月5日太原名石名家展览,长江石《芥子园》以199万元成交;2018年12月23日吴家花园石展,灵璧石《黛云》以120万元成交;2019年3月8日太原石展,灵璧石《云逸梵净》《磬云岫》以158万元成交;2019年9月7日晋中石展,藏瓷《瑞兽》以108万元成交,大化彩陶石《神龟》以300万成交;2019年9月23日阿拉善石展,沙漠漆《背影》以108万元成交等。几石激起千层浪,每当有高价成交消息披露,羡慕声有之,质疑声亦有:为什么这几方石头就能卖到上百万,而自己的石头却无人问津?这是不是买家与卖家的联手炒作?

成交价:81万元

题名:《军魂》 石种:长江石

成交价:158万元

题名:《磬云岫》 石种:灵璧石

这究竟是商业炒作,还是物有所值?针对不同地区石友对不同石种的认知差异的问题,笔者也邀请了几位来自赏石界不同领域的发声人,谈谈他们对此类高价成交的看法。以下言论是个人观点,笔者只作简单整理。

中国观赏石协会陈炉石专委会主任景男:媒体报道的观赏石价格均虚高,有水份。

现今媒体报道的观赏石成交价格都略有夸大,价格都有20%~30%的虚高。我认为在观赏石市场大环境疲软的情况下,媒体频繁报道高价成交以博取关注度的行为会使得刚进赏石圈的石友、石商互相攀比、虚报价格,这会造成市场混乱,让“真的”也变成了“假的”,建议观赏石行业媒体以后尽量不要报道成交价格。

除此之外,我认为不同石种的价格没有可比性,每个石种都有其自身的特质,不具有可比性。同时,艺术品的价格是买卖双方的一种情感交流,有许多人为因素掺杂其中,“个人喜欢+资金充足+舍得花钱”是构成高价成交的主要因素。

中国观赏石协会产业研究专委会主任徐文强:

高价石价格构成是否合理主要看几个方面:

一、自然要素。观赏石存在等级差别,这个差别由观赏石的形、质、色、纹等自然要素的综合情况所决定。如果一方观赏石的各项自然要素的分值都很高,它的整体价值也就越高;如果某项要素很差,观赏石的价格也就被拉低了。评判观赏石的等级,不仅要在同一石种中进行系统性比较,还要与其他石种进行综合性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稀缺性”在定级中有重要作用,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一项要素。

成交价:158万元

题名:《云逸梵净》 石种:灵璧石

成交价:36.8万元

题名:《人物·列宁》 石种:黄蜡石

二、人文要素。观赏石的立意、命题、配座,反映出赏石艺术创作者的综合审美素质。一方观赏石究竟美在哪里?为什么美?配座是否合理?命题是否到位?这些审美问题都懂得了,就能够明白观赏石高价是否合理。

三、人为因素。石头是谁卖的?谁买的?在什么情况下成交的?这些都是影响成交价的不确定因素。而且,百万价格在不同人眼中的意义不同,对缺少资金的石友来说属于天价,但对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来说则不算什么。收藏家购石,是为了赏石作品的文化传承、艺术认同、升值空间,并非马上转手获利。

所以对一般的石友来说,不要把这类成交案例当作参考样本,一定要静下心来分析研究,自己是否把石头的“高分项”突出放大了,而忽略了其他“缺陷”。这样,自己的石头属于什么价位心里就有底了。

成交价:35万元

题名:《老照片》 石种:海洋玉髓

成交价:20.19万元

题名:《法老》 石种:古磐石

当然,这类成交属于偶然事件,不要把偶然成交价当作参考价格。再者,很多石友对自己藏石的认知不够,往往把“高分项”突出放大,而忽略了其他“缺陷”,而同石种相比较时,是指标性的比较,当某一项指标达不到标准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毕崇毅:市场法则,成交即合理。

第一,这类石头的成交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由于个人审美爱好不同,有的石友认为自己的石头品质上乘,却卖不到理想的价格,这只能说明还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观赏石交易也需一定运气成分,各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促成交易。

第二,被曝光的高价成交石种本身价格普遍较高,基本都是近几年石市上较为火热的石种。同时,染色、打磨等作假方式均容易被看出。例如,藏瓷近几年成交额惊人,几百万的价格也并非人为炒作。这是因为藏瓷产量稀少,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对石头造成破坏,同时藏瓷没有二级市场,这样就造成了精品藏瓷数量极少,价格自然高些。希望石友们端正心态,好石头自然不愁买家。

中国观赏石协会灵璧石专委会主任王占东:此类买家看待的是石头未来的升值空间。

这几方石头能高价成交:第一,宣传到位。卖家经常做宣传,也常在各地参展,藏石屡次获奖,获得了众多石友的认可。

第二,“实力派”买家助阵。对于众多石友来说,精品石的高价常使他们在面对心仪的石头时望而却步,而对于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来说,他们在乎的不是石头的价位,而是石头的品质以及未来的升值空间。比如几年前有一方灵璧石,当地石农认为只值几千元钱,但是此石在大英博物馆展览后,价格却达上百万甚至上千万。

成交价:108万元

题名:《瑞兽》 石种:藏瓷

成交价:108万元

题名:《背影》 石种:沙漠漆

希望广大石友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只顾蝇头小利,以自我的角度看待收藏家的心理,收藏家注重的是石头未来的升值空间并非即时利益。

著名赏石理论家雷敬敷:观赏石价格评估还有不足之处。

由于观赏石在发现、赋意、传承中的特殊性,使观赏石在价格评估上既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资料,也不同于一般的古玩字画和文化艺术品,通常价格评估中所用的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专家咨询法等都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以至于观赏石价格波动,给刚入门的石友造成了误导。也正因如此,更要在观赏石价格的评估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

灵璧石收藏家赵芝庆:但凡是成交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此才有了合理性。

精品石卖出高价实属正常,买卖也看“石缘”。若一直没等到合适的人或合适的时间,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圈子”不够大,又或是自己的石头只是“自卖自夸”。当一次高价的成交出现时,我们应该真心地祝贺,而不是一味的质疑。赏石亦是一场修行,通过学、玩、赏、悟,让人与石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将人文的素养融入到美石中才叫石文化,而不是单纯地攀比价格高低。

三明市观赏石协会理事罗小平:多数高价成交都是炒作行为。

近年来,观赏石行业乱象亟待整治,石友私下相互哄抬石头价格进行炒作行为时有发生,还以“千万石”“亿万石”等噱头博取关注度,对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防范此类事件发生,希望价格评估专家在各个石种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精品石进行估价并广而告之,让众多石友在为藏石定价时找到参照物,形成对比。

猜你喜欢

灵璧成交价高价
政策拍卖成交均价继续回落
CULTURE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妙峰灵璧
山魂
文山
福延山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注重桃的品质,早中晚熟品各搭配 科学种桃 卖出高价
八大山人一只鸟拍出1840万·13年前成交价仅1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