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心吸收和积累土壤中5种多环芳烃规律

2019-10-18梁勇生龙明华巫桂芬张会敏乔双雨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多环芳烃吸收菜心

梁勇生 龙明华 巫桂芬 张会敏 乔双雨

摘要:采用萘(Nap)、菲(Phe)、荧蒽(Flt)、苯并(a)芘(BaP)和茚并(1,2,3-cd)芘(InP)5种不同苯环数的多环芳烃(PAHs)混合溶液施入土壤,制成不同浓度PAHs污染土壤盆栽种植菜心,研究菜心对土壤中不同种类PAHs的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菜心根部、茎部、叶片中的PAHs含量随着PAHs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菜心植株内不同部位的PAHs含量表现为:根部>叶片>茎部;菜心叶片中的PAHs含量在定植后17 d内快速上升,17~24 d上升速度明显减慢,定植后24 d低浓度处理和CK叶片中的PAHs含量出现下降趋势。菜心植株中低环类PAHs(2~3个苯环)的含量占PAHs总量的77.61%~90.3%,高环类PAHs(4~6个苯环)的含量占PAHs总量的9.70%~22.39%。菜心植株对土壤中5种PAHs的富集能力大小为Phe>Nap>Flt>BaP>InP,菜心根部对BaP和InP的富集能力远大于茎部和叶片。

关键词:菜心;多环芳烃;吸收;积累;规律

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5-0162-04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是PAHs的主要载体之一。植物吸收环境中的PAHs途径一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作用吸收土壤溶液中的PAHs;二是PAHs以气态和颗粒态通过大气沉降作用附着在植物叶片上,通过叶片角质层和气孔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被根部吸收,在蒸腾作用下,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向茎部和叶片传输[1]。土壤的污染程度、肥料施用方式和肥料的品种都会影响菜心中的PAHs含量[2]。但也有研究表明,蔬菜植株中PAHs的含量与土壤的PAHs浓度不相关,菜心植株中积累的PAHs总量大多不是由根系吸收和运输的,空气中PAHs也会影响菜心植株中PAHs的含量[3]。PAHs很难从植物根部向茎部和叶片运输[4]。此外,PAHs的种类众多,化学性质也各不相同,低苯环的PAHs具有不稳定性和挥发性,而高苯环的PAHs容易被土壤中的胶体和有机质吸附。为了弄清楚菜心等蔬菜作物对土壤中不同种类的PAHs吸收和积累的规律,本研究以菜心为材料进行对比盆栽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5种苯环数的PAHs混合溶液处理土壤,分析PAHs在菜心根部、茎部、叶片内的积累情况,研究结果可为解释菜心吸收和积累土壤PAHs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菜心(Brassica rapa syn.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 Tsen et Lee)品种为四九甜脆菜心,生长周期为35~40 d,由柳州市兴旺蔬菜良种经营部提供。供试土壤为菜园土,取样地点为广西大学农学院蔬菜试验基地,采用五点取样法,取0~20 cm耕作层土壤,去除土壤中的碎石和植物残根,在蔬菜大棚内摊平晾干,敲碎后过5 mm筛集中备用。土壤的主要理化性状为:pH值6.2,有机质含量10.3 g/kg,速效氮含量65.5 mg/kg,速效磷含量15.8 mg/kg,速效钾含量 70.2 mg/kg。土壤中的16种优控PAHs总含量为 103.46 μg/kg。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4个处理浓度,从16种优控PAHs中选择Nap(苯环数2)、Phe(苯环数3)、Flt(苯环数4)、BaP(苯环数5)、InP(苯环数6)等5种PAHs等量溶于丙酮配制成PAHs混合溶液,添加入土壤的PAHs总量分别为:0(CK未添加外源PAHs,其PAHs含量为土壤本身所含有的量)、1 000(T1)、2 000(T2)、5 000 μg/kg(T3),用长×宽×高规格为46 cm×21 cm×15 cm的泡沫箱种植,每箱装土 10 kg,种植菜心6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

1.3 栽培管理和采样方法

试验于2016年9—10月在广西大学农学院蔬菜基地蔬菜大棚内进行。将菜心种子播种于育苗盘,用基质培养至3叶龄时,选取长势较一致菜心幼苗定植到各处理土壤中,定植后10 d开始采样,测定菜心叶片中PAHs的含量,以后每7 d采样1次,共采样3次,每次叶片采样于09:00—10:00进行,各处理随机选取2株菜心采集第1张至第4张真叶,第3次采样分别采集所有处理的根、茎样品,用大塑料封口袋装取,冰盒保温,防止菜心叶片、根和茎样品失水萎蔫,带回实验室,用去离子水冲洗,用滤纸轻轻地吸干上边的水分,然后冷冻干燥,装入牛皮纸信封,放进-20 ℃冰箱中避光保存备用,测定菜心植株样品中的PAHs含量。待测土壤则用四分法取样,实验室内冷冻干燥,先放在-80 ℃冰箱1 h,之后样品取出放在冷冻干燥机中,抽真空低温干燥48~72 h,最后过60目筛,装入塑料袋放入-20 ℃冰箱避光保存备用。

1.4 试验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土壤中的PAHs总量和菜心植株中的PAHs含量的提取和测定,参照高彦征等的方法[5]稍作修改。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2695)的色谱条件如下:专用液相色谱柱(美国SUPELCOSILTM LC-PAH,250 mm×4.6 mm,5 μm)温度 30 ℃,进样量30 μL,PDA檢测器(美国Waters2998)波长 254 n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每个样品运行时间35 min,采用梯度洗脱、流速变化的方式,依据物质的保留时间定性,定量方法用标准曲线法。

1.5 数据处理和分析

菜心根、茎、叶片对土壤中PAHs的生物富集系数用BCF来计算:BCFr=Croot/Csoil;BCFs=Cstem/Csoil;BCFl=Cleaf/Csoil。式中:BCFr为根的生物富集系数;BCFs为茎的生物富集系数,BCFl为叶片的生物富集系数;Croot为根中PAHs的浓度,Cstem为茎中PAHs的浓度;Cleaf为叶片中PAHs的浓度;Csoil为土壤中PAHs的残留浓度。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6以及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用Duncans法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心植株不同部位吸收积累土壤PAHs的差异

菜心植株内不同部位的PAHs总含量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菜心对污染土壤中PAHs的吸收积累情况。由图1可见,在同一个处理浓度下,菜心植株内不同部位的PAHs含量均为根部>叶片>茎部。CK中根部、茎部、叶片之间的PAHs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部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茎部和叶片,处理T1和T2的茎部、叶片PAHs含量差异不显著,当土壤的PAHs处理浓度为5 000 μg/kg时,菜心根部的PAHs含量达792.80 μg/kg,叶片中的PAHs含量为379.68 μg/kg,均显著高于茎部的189.46 μg/kg;此外,菜心根部、茎部、叶片中的PAHs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叶片是菜心的主要食用部分,菜心叶片中不同时期的PAHs含量可以反映叶片对土壤中PAHs的吸收速度。 图2

表明,处理17、24 d菜心叶片中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10 d,各处理间17、24 d菜心叶片中的PAHs含量差异不显著。CK和T1处理24 d的菜心叶片PAHs含量低于处理17 d的,差异不显著;T2和T3处理中24 d菜心叶片PAHs含量高于 17 d,差异也不显著。这说明菜心叶片中的PAHs含量在定植后17 d内快速上升,17~24 d上升速度明显减慢,CK和处理T1叶片中的PAHs含量出现下降趋势。

2.2 不同浓度PAHs污染土壤菜心叶片5种PAHs的含量

不同种类PAHs的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因而有必要了解它们各自在叶片中的吸收、积累情况。如表1所示,菜心叶片中的Nap、Phe、Flt、BaP和InP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定植后24 d,CK和T1处理叶片中Nap和Phe的含量差异不显著,T1和T2处理叶片中Na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T2和T3处理叶片中In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这2个处理间增加处理浓度,不能显著增加菜心叶片中InP的含量。此外,T3处理叶片中Nap和Phe的含量远大于Flt、BaP和InP,CK叶片中未检测到BaP和InP。

2.3 不同浓度PAHs污染土壤菜心茎部5种PAHs的含量

由表2可知,菜心茎部Nap、Phe和Flt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T1与处理T2之间BaP和In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高浓度处理T3中BaP和InP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中未检测到BaP和InP,各处理茎部Nap、Phe和Flt的含量远大于BaP和InP的含量,说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BaP和InP在茎部的积累量增加不大。

2.4 不同浓度PAHs污染土壤菜心根部5种PAHs的含量

由表3可知,菜心根部Nap和Phe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CK与T1处理中Flt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高浓度处理T3中Flt和InP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与T2处理之间BaP和In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这2个处理间增加处理浓度,并不能显著增加菜心根部对BaP和InP的吸收。处理T2与处理T3之间Ba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部对BaP吸收积累量增加很少。T3处理根部的BaP和InP的含量远高于同一处理下茎部和叶片中的含量,说明根部对不同类型的PAHs吸收量各不相同,BaP和InP在根部的积累量远大于其在茎部和叶片中的积累量。

2.5 菜心植株中不同种类PAHs的含量及其在各部位中的占比

由表4和表5可知,不同浓度处理下,菜心植株中低环类PAHs(2~3个苯环)的含量占PAHs总量的77.61%~90.3%(表4),高环类PAHs(4~6个苯环)的含量占PAHs总量的9.70%~22.39%(表5)。除CK外,同一处理浓度下,低环类PAHs和高环类PAHs在根部中的含量都要大于其在茎部和叶片中的含量。说明菜心吸收和积累的PAHs主要是土壤中的低环类PAHs,而根部是菜心吸收和积累土壤中PAHs的主要器官。

和吸附,并在植物体内积累,尤其是在污染水源和土壤附近种植的作物,很可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8]。所以,植物吸收积累的PAHs含量同时受PAHs在土壤和大气中的浓度影响。

本研究在蔬菜大棚中进行,降低外部大气环境中的PAHs对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PAHs处理土壤后,菜心根、茎、叶中的PAHs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这与Gao等的研究结果[9-10]相吻合;菜心植株内不同部位的PAHs含量为根部>叶片>茎部,与Wang等的研究结果[11-12]类似。这可能是因为PAHs作为脂溶性物质,能在植物体内积累,植物吸收积累脂溶性物质PAHs的程度与植物脂肪含量密切相关[13]。植物根部菲和芘含量与其脂含量呈正相关关系[14]。有研究表明,PAHs从根部运输进入叶片主要存储在叶片的维管束和海绵组织中,而很少分配在其他组织中[15]。且菜心是須根系植物,接触土壤的表面积更大,吸收富集的能力更强。而叶片接触空气的面积较大,PAHs可以通过叶片的角质层进入植物体,因而叶片富集PAHs的能力也较强[16]。

本研究中菜心叶片中不同时期的PAHs含量出现动态变化,表现为菜心叶片中的PAHs含量在定植后17 d内快速上升,17~24 d上升速度明显减慢,定植后24 d低浓度处理和CK叶片中的PAHs含量出现下降趋势。Brady等研究结果表明,车前草能够吸收苯并(a)芘,且吸收过程主要在最初 24 h 内,24 h后会达到平衡[17],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而叶片中的PAHs含量在定植后24 d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菜心地上部分生物量不断增大,但叶片中的PAHs含量在达到一定浓度后增加的量很少,所以PAHs的含量总体出现下降趋势。

3.2 不同苯环数的PAHs在菜心根部、茎部和叶片中的积累

低环类的PAHs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具有易挥发性;高环类的PAHs水溶性较小,也不容易挥发。这就导致了不同苯环数的PAHs在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中的含量也各不相同。蒽主要积累在高羊茅根系细胞壁、细胞器和细胞液中[18]。Kang等研究了黑麦草根系对菲和芘的吸收和积累,表明菲和芘刚开始吸附在细胞壁上,然后通过细胞膜,最后达到细胞器和细胞液中[19]。PAHs在油麦菜、菜心、四季青和花红苋菜4种蔬菜的土壤-蔬菜界面上的迁移中,低环类PAHs较高环类PAHs更具有生物有效性,蔬菜对土壤中低环类PAHs生物富集系数较大,4种蔬菜样品中,低环类PAHs的比重较大[20]。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AHs浓度处理下,菜心植株中低环类PAHs(2~3个苯环)的含量占PAHs总量的77.61%~90.30%,高环类PAHs(4~6个苯环)的含量占PAHs总量的9.70%~22.39%。熊冠男等研究指出,卷心菜中低环类PAHs占有优势地位,比重都在60%以上[21],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另外,菜心吸收和积累的PAHs主要是土壤中的低环类PAHs,而根部是吸收和积累土壤中PAHs的主要器官,高环类的BaP和InP在根部的含量要远大于其在茎部和叶片中的含量,BaP和InP在茎部和菜心叶片中的含量很小。Wild等研究表明,低环类PAHs的挥发性和溶解性比高环类PAHs更强,因此在植物根部和叶片中分布占有优势,低环类PAHs的水溶性大于高环类PAHs,所以更容易被植物体吸收[22],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中,PAHs在菜心根部、茎部和叶片的生物富集系数大小表明,菜心植株对土壤中5种PAHs的富集能力大小为Phe>Nap>Flt>BaP>InP,BaP和InP在根部的生物富集系数比茎部和叶片的要大1个数量级,菜心根部对BaP和InP的富集能力要远大于茎部和叶片。这可能是因为高环类PAHs容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成较为稳定的胶体[23-24],且高环类PAHs的水溶性很小,很难从土壤中通过植物根系运输富集到茎部和叶片中。

参考文献:

[1]Collins C,Fryer M,Grosso A. Plant uptake of non-ionic organic chemical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6,40(1):45-52.

[2]李云辉,莫测辉. 不同施肥条件对菜心中PAHs含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08(2):47-49.

[3]张天彬,万洪富,杨国义,等. 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农业土壤及蔬菜中的多环芳烃分布[J].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75-2384.

[4]尹春芹,蒋 新,杨兴伦,等. 多环芳烃在土壤-蔬菜界面上的遷移与积累特征[J]. 环境科学,2008,29(11):3240-3245.

[5]高彦征,朱利中,凌婉婷,等.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5):173-176.

[6]Moon H S,Kahng H Y,Kim J Y,et al. Determination of biodegradation potential by two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 in PAH-contaminated soil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6,140(3):536-545.

[7]万 开,江 明,杨国义,等. 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蔬菜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J]. 土壤,2009,41(4):583-587.

[8]Boll E S,Christensen J H,Holm P E. Quantifica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soil,and water spinach from Hanoi,Vietnam[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2008,10(2):261-269.

[9]Gao Y Z,Zhu L Z. Plant uptake,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in soils[J]. Chemosphere,2004,55(9):1169-1178.

[10]Fismes J,Perrin-Ganier C,Empereur-Bissonnet P,et al. Soil-to-root transfer and translo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vegetables grown on industrial contaminated soil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2,31(5):1649-1656.

[11]Wang Y C,Qiao M,Liu Y X,et al. Comparis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uptake pathway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vegetables from waste-water irrigated areas in norther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2011,13(2):433-439.

[12]Lu H X,Cai Q Y,Jones K C,et al. Level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vegetables and human exposure through diet:a review[J].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44(1):1-33.

[13]杨海燕,郭金鹏,卢少勇,等. 水葫芦多环芳烃含量及其与脂肪含量的关系[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467-472.

[14]凌婉婷,朱利中,高彦征,等. 植物根对土壤中PAHs的吸收及预测[J]. 生态学报,2005,25(9):2320-2325.

[15]谢 峰,严重玲,卢豪良,等. 菲与芘在砂基培养的红树植物秋茄中的分布与可视化定位[J]. 台湾海峡,2012,31(4):489-494.

[16]沈 菲,朱利中. 钢铁工业区附近农田蔬菜PAH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J]. 环境科学,2007,28(3):669-672.

[17]Brady C A,Gill R A,Lynch P T.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metabolism of benzo(a) pyrene by Plantago lanceolata[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3,25(1):131-137.

[18]Gao Y Z,Zhang Y,Liu J,et al. Metabolism and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anthracene in 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J]. Plant and Soil,2013,365(1/2):171-182.

[19]Kang F,Chen D,Gao Y,et 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ubcellular root tissues of ryegrass(Lolium multiflorum Lam.)[J]. BMC Plant Biology,2010,10(1):210-216.

[20]尹春芹,蔣 新,杨兴伦,等. 多环芳烃在土壤-蔬菜界面上的迁移与积累特征[J]. 环境科学,2008,29(11):3240-3245.

[21]熊冠男,张云惠,段永红,等. 山西晋中焦化基地多环芳烃排放对周边大田卷心菜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2016,11(2):473-483.

[22]Wild E,Dent J,Thomas G O,et al. Visualizing the air-to-leaf transfer and within-leaf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phenanthrene:further studies utilizing two-photon excitation microscop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6,40(3):907-916.

[23]陈 静,王学军,陶 澍,等. 天津地区土壤多环芳烃在剖面中的纵向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286-290.

[24]丁爱芳,潘根兴,李恋卿. 南京和宜兴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纵向分布[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15-118. 李 奥,张京伟,宫子惠,等. 玉簪组培苗对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166-169.

猜你喜欢

多环芳烃吸收菜心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
华南地区中晚熟菜心冬季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