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考核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8李淑艳张春晶衣同辉郭红艳赵正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多元化

李淑艳,张春晶,高 涵,衣同辉,郭红艳,赵正林,徐 晶,师 岩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临床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本质,与各个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渗透。因知识点多、机制复杂、代谢途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觉深奥难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1]: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课程考核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评价的有力工具,具有激励、鞭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以往采取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存在考试形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知识化、考试评价量性化等不足,“期末一考定成败”的模式使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疏忽了综合能力的考核[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考核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它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具有考试形式多元化、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评价质性化的特点,侧重将教学与考核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近年来,课程组在理论教学中积极开展多元化考核模式,在探索、优化过程中不断完善。这种考核模式使考试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体现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各环节的过程性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专业素养及知识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核方式的优化

从2012年开始,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为了优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核方式,增加形成性考核模式,加大形成性考试分值,将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改变为“平时测验+课堂讨论+教学竞赛+撰写综述+终结性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方式如下(见附图)。

附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核方式的优化

1.课堂应答系统的应用。为了增加课堂师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雨课堂等小软件,利用软件中课堂小测和课堂签到功能[4],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和课堂签到情况,每学期分别在各篇理论课结束后进行,共4次,总计20分计入学生出勤得分和平时成绩。几年来,通过师生反馈,总结出以下优点:(1)教师反馈: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授课情况、学生听课情况,学生是否适应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对教学效果实时检测与评价,便于后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授课进度等。(2)学生反馈:课堂小测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减轻了期末一次性考试的身心负担;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状态,调整学习方法。

2.讨论课。充分利用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每学期每个教学班组织2次讨论课,讨论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课前2周教师将案例在智慧树网络平台上展示出来,学生准备相应问题。每次讨论课共计90分钟,包括知识点回顾20分钟,以教师为主;学生分组案例讨论60分钟;答疑讨论10分钟:方式是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讨论课题目、时间、主题及知识点。教师为课程主讲教师,每次课有一名助教协助。

3.撰写综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四篇是分子医学专题篇,内容多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习本篇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理论调研,围绕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的应用及新进展撰写一篇综述,2000字左右,严格按照论文格式撰写。根据综述的学术水平、新颖性、完整性、格式、参考文献等方面评定成绩,满分为5分。撰写综述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5]。

4.教学竞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庞杂、知识点多,物质代谢途径相互联系制约,形成交织的网络,分子生物学部分尤其抽象难懂,是基础课中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学生普遍反应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竞赛方式。在理论内容学完之后,教师将知识点编辑成100道选择题,包括A1、A2和B型题,小组抢答。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计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将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

5.期末终结性考试。每学期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标准化模式,由学校题库统一命题,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成绩占60%。题型包括A1、A2、B和X型题,遵循统一的评定标准,考核结果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元化考核的初步效果

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多元化考核初见效果。向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学生对多元化考核方式有很高的满意度,激发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动力与兴趣,杜绝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的不良现象,还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在其他学科中推广。这种考核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见附表)。

附表 学生对多元化考核效果评价[n=144,n(%)]

三、小 结

制定适应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元化考核方案,目的是全面客观地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正常运行,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会课堂应答系统软件的应用,指导学生撰写综述,确定讨论课提纲,设计讨论案例题目和编写案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等。要求教师要熟悉掌握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善于理解和应对学生的观点和质疑,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案例编写过程中,要突出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强调“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着力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这些都是对教师知识储备的考验。

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系统观念、临床思维等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讨论课上的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团结协作、深入思考,用学过基本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模式;现实生活实例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指导人们健康生活、预防疾病。

该考核模式自实施以来,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临床医学专业从2011级至2016级共六届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不及格率均明显下降,从以前的30%以上下降到10%以下。2011级至2013级学生校内三阶段考试及格率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证明该考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