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高中化学部分知识的衔接教学

2019-10-17胡金莲

考试与评价 2019年8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

胡金莲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三化学学习是个启蒙教育,对于学生后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此阶段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部分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添加新的教学内容,而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内容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适当拔高,部分知识的适当穿插教学,能拓展延伸学生化学的知识面,有利于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部分知识  衔接教学

一、有关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延伸教学

【例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实验证明,在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实验还证明,失去电子能力越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得到电子能力越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它跟氢气化合形成的氢化物也更稳定。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分析总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递变规律。要善于将所阅读的信息(主要是化学性质)与所给定的原子結构示意图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看出: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元素显示金属性,在表格的左下脚(定位要准确),而得到电子能力比较强的元素显示非金属性,在表格的右上角(稀有气体元素除外)。②判断元素及其所形成化合物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酸性、碱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强弱,关键是看元素在表格中所处的位置。如比较Mg(OH)2 、Al(OH)3碱性强弱,因Mg、Al在第三横行,在同一横行,从右到左碱性逐渐增强,所以碱性Mg(OH)2 > Al(OH)3;如比较H2SO4、HClO4酸性强弱,因S、Cl同处第三横行,由递变规律可知,同一横行,从左到右,酸性逐渐增强,所以酸性H2SO4Si,通过“借桥”比较,可知得电子能力Si

此题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发现能力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并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书中的图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和归纳,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而不能只讲结论。把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递变规律是解答本题关键。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源于课本的知识却高于课本,凸显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衔接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初中教学仅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区分。如果给定下列信息让学生做题也未必不可。

【解题思路】

题目已经给定信息: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正确标出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其次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即可。其后的归纳就能看出学生对概念范围的把握,词语的把握要严谨,即哪些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可能是(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提供信息让学生去判断,让学生充分认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通过元素化合价这一桥梁,抓住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归纳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层层推进,一气呵成,一下子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跳跃,对于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无形之中加了正催化剂。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孤立地看待问题,必要时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既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又把握住知识的走向(与高中知识衔接),使得源于课本的知识在点(深)面(广)上得到了升华;同时既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又减轻了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压力。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更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有必要进行高中知识的有效穿插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
代数与几何在高中数学中应用
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卷调查带来的教学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浅谈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