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情与理

2019-10-16雷二平

新课程·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性思维传承发展古诗文

雷二平

摘 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文明,记载着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奋斗足迹,演绎着先贤哲人的悲欢离合,寄托着他们美好的梦想追求,沉淀着他们对天地人生、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深邃的哲学思考。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邃哲理,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人、用精妙的哲理启迪人,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提高青少年文学艺术素养,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诗文;情感培育;理性思维;传承发展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古诗文起着沟通古今、传承文明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养德启智、健美修身、涵养气质的化育作用。它不仅蕴藏着我们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高瞻远瞩的思想、勤劳高尚的品格和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为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精准定位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不能只为考试和升学,而是要以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文学、文字的热爱为根本,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学习古诗文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美和精神的传递。优美的古诗文可以洗涤人的心灵。

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历史,增强爱国热情。读杜甫的《春望》,让学生深切感受国破家亡的悲愤;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让学生沉浸到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恨中;学习《少年中国说》使学生自立自强,懂得少年强则国强。学习古诗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得以激发。无论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气象万千,还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四时之美景,无不牵动着学生敏感的心弦。

学习古诗文,更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强修养。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人不再关注书本,不再关注传统文化,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诵读一段话、一本书。学习古诗文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学习古诗文要领悟古人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无论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彻悟,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与自然,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定会先忍受很多困苦;《伤仲永》告诉我们不能自满,不能止步不前,人生往往是在一念之间改变;《长歌行》说年少的时候不努力,老了只有徒伤悲……其实有很多古诗文都蕴含着哲理,这些前人总结下来的精髓,会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影响着我们。

二、全情投入,身体力行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不少人对古诗文的热爱就是源于老师。持久地自我锻造,具有扎实的古诗文教学功底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优秀的老师。你也许看他教学没费什么劲儿,潇洒不羁,学生还喜欢学语文,殊不知“功夫在诗外”。

语文老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才会由衷地敬佩他、羡慕他,从而学习他,模仿他。无论教学现代文还是古诗文,都要注重独立阅读,重视读者与教材的对话,从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感觉和疑问可能也是学生的感觉和疑问。在读中融入思想,融入真情,或抑扬顿挫,或眉飞色舞,或悲痛欲绝……以正直豁达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古诗文的魅力尽情绽放,美文、美景、美读相得益彰,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讲究方法,善创情境

學生学习古诗文普遍有畏难情绪,因为古代语言远离我们的时代环境、生活和思维,为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情境造成一定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还要不断耐心引导学生品味古诗文蕴涵的思想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和语言之美。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近古诗文,如唱古诗,可以自己谱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可以给古诗编舞配乐;可以练习分门别类编辑古诗,小组分工:搜集材料、分类、书写、作画、装订、写题跋、命名等;还可以将有情节的古诗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努力寻找古诗文和我们今天的契合点,找到与当前生活、思想、文化密切相关的地方,启发学生理解古今文化继承发展的连续性,明白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意义,自觉承担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四、巩固提高,持之以恒

古诗文教学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深入领悟语言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内蕴;背诵古诗文,在长时间的积累反刍消化中,品味生活,体验情感,使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组成他们思想性格的重要元素,指导他们走上正确而有价值的人生道路,不断完善他们的人格。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语文教师具备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更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05.

[2]徐中玉.古代文学作品鉴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03.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理性思维传承发展古诗文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