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陌生化处理解读

2019-10-16熊焕力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哪吒之魔童降世陌生化

熊焕力

摘要:中外成功的经典著作动画改编电影,大多都具有文艺创作理论中“陌生化”的特征。本文对动画改编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陌生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陌生化”观照下这部经典动画改编成功的原因进行解读。

关键词:陌生化;期待视野;召唤结构

影视作品中,改编一直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创作方式。被改编作品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群众基础,这就为改编后的作品已经做了一定程度的铺垫。但是,这样的改编作品想要真正赢得观众,成为一部成功的新作品,还需要创作者们做很多工作,其中,往往涉及到“陌生化”。已有的话题和作品不是不能拿来用,重要的是如何将新作品和原有版本进行一定程度的剥离,从而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今夏,一部国产动漫成为暑期档的黑马,饺子华西医科大的一名毕业生,创造了一个国产动画的票房奇迹,他的作品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这部作品就是改编自一部我国经典传说故事。然而,这部作品的成功,也离不开“陌生化”处理。本文就将从语言,人物形象,情节处理等方面来具体分析这部作品中的“陌生化”处理。

一、引言

在西方文艺学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就提到了诗歌要在语言和情节上,给读者带来不同于日常感受的新奇感。16世纪,意大利美学家马佐尼也提出,诗应该给读者一些不平凡的情节以及思想,给读者带来惊奇感。17世纪英国文论家爱迪生也论述了新奇感对于审美趣味的重要性。到了18,19世纪,黑格尔和浪漫主义诗人们,都纷纷提到了新奇感对于诗歌审美的作用。这事实上,正是“陌生化”文艺学理论在诗学上的萌芽,只不过尚未成为一种文学自觉。[1]

到了20世纪初,索绪尔创立了结构语言学,从而将对语言的研究从外部言语引向语言,从研究语言的历时性演变,语言和语言间差异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到研究语言的自身本质。这事实上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革命性转变:即从研究语言外部因素转向研究语言内部特质。而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也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个重要的转变,什克洛夫斯基在他的《作为手法的艺术》,中首次提出了“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什克洛夫斯基甚至曾经声称:“几乎是哪里有形象,那里就有奇异化”。[2]这反映了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艺术规律,以及艺术本质的认识。这一认知也的确成为了文艺学最具生命力,最具有普遍性的一個文艺学艺术范畴。什克洛夫斯基甚至断言,“艺术的成功永远是一场骗局”[3],也因此,有研究者直接提出“艺术即陌生化”[4]虽然,后来巴赫金等许多批评家认为形式主义学派最初提出的“陌生化”,有一些过于强调注重形式,过分强调内在研究,而忽视了外在的社会性因素,而所谓“陌生化”本身就是以受众感受为前在性的,而受众的感受,本身就是外在于作品本身的存在。[5]而什克洛夫斯基本人,也在后期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了补充。[6]

20世纪60年代以联邦德国康坦茨大学的姚斯、伊瑟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接受美学”的文艺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以读者为中心”。这种理论极度重视受众,整个理论体系涵盖了读者,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空白间隙,审美经验,阅读阐释,视界融合等几个重要的概念。[7]

我们不难看出,电影受众带着对作品有着基于既有审美经验所形成的“期待视野”,来影院观看电影,而影视作品的成功,又往往,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作品给观影者所提供的超出既有审美体验以及既有预期,即,超出“期待视野”的观影感受。这种超出“期待视野”的部分,其创作空间是由作品本身“留白”的不确定性部分所给予的,这实质上就涉及到了“召唤结构”。而,“召唤结构”召唤超出“期待视野”的观影感受,审美体验,就形成了“陌生化”的艺术手段。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陌生化运用

(一)语言的陌生化处理

“陌生化”概念的前身,“新奇”,“奇异”等概念,就源自诗歌研究,其具体所指,也是语言。分析“陌生化”元素,语言的陌生化处理不可忽视。关于哪吒的神话传说,如同许多传统故事一样,人物特征比较单一,几乎没有人去思考其中每个人物的具体特征,例如,语言特征,性格特征等等。这就为后期改编创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而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构成召唤结构,它召唤受众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影视寻思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中国经典著作动画改编的出路 从《木兰》《大圣归来》中“陌生化”与“反英雄”的结合运用说起李玉郭风鸣)。[8]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语言处理毫无疑问是吸引受众,激发受众良好观影感受,引发广泛共情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体现在片中,有方言的运用,戏仿语言,符合社会情境的口语运用等等。比如,太乙真人说了一口川味普通话,哪吒母亲生产时极符合现代人习惯的抱怨,哪吒的打油诗,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传统故事中,对于语言几乎没有设定,所以这部作品中所有角色的语言都是由创作者创作出来的。这本身,就已经超出了观影者的预期视野,必定带来新奇感受。而这些新创作出来的语言,很明显地,都更加贴合现在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认知语境。

(二)情节的陌生化处理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原有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做了几处比较大的修改。设计了灵珠,魔丸诞生之初对立情节,原故事中,哪吒便是灵珠投胎,并无正邪对立设定。设计了和龙王之子敖丙成为朋友的情节,原故事中哪吒抽取了龙王三太子龙筋,从未成为朋友,自然也不存在敌人成为朋友,朋友变为敌人,敌人又成为盟友的故事脉络发展。

这几处情节改编,我们不难发现,都使得人和人之间,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更激烈。哪吒和敖丙的矛盾,哪吒和周围陈塘关百姓之间的矛盾,在新的设定下,都更激化了,且有了天然合理的解释。而哪吒和敖丙的矛盾,本质上就是“正英雄”

灵珠投胎的敖丙,和“反英雄”

魔丸投胎的哪吒之间的矛盾,而哪吒和陈塘关百姓的矛盾,本質上是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所有的这些情节的陌生化处理,都为塑造一个更加鲜明,更加立体,更加有分量的“反英雄”创造了先决条件。[9]

(三)人物的陌生化处理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语言都和传统审美有着较大差距,创作者也都进行了“陌生化”处理。

在人物形象方面,哪吒形象的陌生化处理非常典型。首先,和传统动画或者是绘本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其次,这部片子中哪吒的形象可说是“丑”,这一点导演饺子并不讳言,甚至提到一定程度是有意为之,他甚至说,希望看观众们是否会因为情节因为人格魅力,而喜欢上这个丑丑的哪吒。通过“陌生化”处理,拉开观众们的既有审美经验和实际审美体验之间的距离,给了观众们更大的空间,去感受这个传统形象所带来的新的个性,新的语言,新的举手投足,从而得到超出了期待视野的根源于“陌生化”的审美体验。“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现在的认识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心理结构图式,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1O]

三、结语

在文艺学理论中,陌生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为构筑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石。先使用“陌生化”的处理方式,拉开受众既有审美经验和实际审美体验之间的距离,为创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也为创作者和受众都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在观众期待视野之外的这部分巨大空间里,对原故事原人物进行的陌生化处理,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杨向荣陌生化[C]/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2006: 341,348

[2][苏]维·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10

[3]维·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p36

[4]冯毓云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J].北方论丛,2004(1):26

[5]米哈伊尔·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M]李辉林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6]维·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刘宗次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7][10]周来祥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8):4,12

[8]李玉,郭凤呜中国经典著作动画改编的出路——从《木兰》《大圣归来》中“陌生化”与“反英雄”的结合运用说起[J]四川戏剧,2016(7)

[9]李启军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哪吒之魔童降世陌生化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