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效融合” 的幼儿数学教学与游戏

2019-10-16吴玉梅

教师·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数学教学游戏

吴玉梅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与游戏的有效融合”突显教学与游戏融合的有效性,追求教学与游戏价值的最大化,能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常常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针对当前数学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教学游戏化要根据幼儿数学学习发展轨迹和特点采取支持性策略,促进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促使幼儿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发展,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格、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109-02

一、当前数学教学与游戏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将游戏进行改造和利用,并试图通过叠加、插入等方式,发挥游戏的功能。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就是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两者的融合并未达到“1+1>2”的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一)数学教学与游戏两级分离

其一,教学活动缺乏游戏性,冠以游戏之名,而无游戏之实。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数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带来一个玩具:“今天,我们请来了小熊,它要和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开始了,小熊孤单地躺在椅子上,一直到活动结束都没有被再次提到。显然,这只是教师口中的“游戏”,幼儿进行的仍是传统的数学学习。其二,游戏过程中“数学性”不足,导致数学活动价值缺失。幼儿往往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不自觉地将学习任务抛在脑后。此时,倘若教师对数的核心经验把握不足,任由幼儿玩耍,就会使数学活动丧失价值,偏离教学目标。

(二)对幼儿发展水平把握不准

当活动中引入游戏情境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目标设定太高,超越幼儿发展水平;目标设定太低,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获得发展。我们知道,集体教学活动,一定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冲突、意义建构和经验分享,让幼儿认知能力有所提升。所以,把握幼儿发展水平非常重要,但这也是教师感到困难的地方。通过游戏形式,幼儿仅仅是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温,却没有与新认知发生冲突,没有进行新经验的建构与提升。

(三)教学变成游戏的“拼盘”

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指导下,目标指向多元化,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过程。由于教师对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质理解不透,对幼儿发展水平、原有经验、认知和个性特点等都了解不够,把数学教学活动变成了游戏的“拼盘”,导致活动目标模糊不清。

二、数学教学与游戏有效融合的基本策略

(一)体验学习,体现趣味直观性

1. 制定合适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教学目标,要考虑幼儿已有经验,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学习内容要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的知识点。

2.创设方式多元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教学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幼儿乐此不疲地学习。

(1)创设多元情境。根据情境的方式,可分为图像情境、技术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这些情境的运用都能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图像情境指幼儿通过图像认识世界,最符合其认知规律。幼儿在图像中了解故事、互动交流,在自主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教师要紧密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事先组织活动,并将之图像化,再运用到情境教学中,这样必然会引发幼儿共鸣,获得理想效果。技术情境主要指信息技术情境,是一种基于直观教学的情境。借助教育装备的拟真性,减弱间接经验学习、符号学习带给幼儿学习的理性压力,创设近似于生活的直接经验的情境,让幼儿的感性参与理性的学习中,提升心理品质。

(2)情境创设的策略。一方面,在轻松氛围中创设情境,有利于幼儿获得自由感。只有在平等和谐、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中,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时,幼儿才会大胆开口说话,充分表现其天性。因此,要注重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既满足幼儿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又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用音乐烘托学习情境,增强幼儿学习的愉悦感。在游戏中配上合适的音乐,效果会明显不同。音乐旋律能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使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栩栩如生,帮助幼儿产生愉悦感和积极主动性,发挥想象力。

3.提供適宜材料,体现其多功能性

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动手动脑学习数学。教师提供的材料既要有趣、生动、丰富,又要体现其玩法“多功能性”。既要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又要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材料主要是与游戏玩法相匹配的玩具材料、现成的玩具材料(身边、生活中的玩具)、为教学研发的自制材料,如图片、接龙卡、排序卡等。

(二)探究学习,注重启发探究性

1.问题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助推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推动思维发展。借助游戏情境,把数学知识置身在一个游戏的背景问题中,能够使幼儿在情境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和增强数的意识、促进思维发展、增强知识理解和形成数概念。营造一个充满挑战和无限想象,能激发和引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情境,既能使幼儿借助成人或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数的概念;又能把数学学习镶嵌于真实的应用情境中,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变通性和灵活性。

2.自主探索

建立数理经验和逻辑观念,不是靠教师的直接给予,而是要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和操作过程中获得。幼儿围绕教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探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获取新经验。这种新经验,是幼儿通过主动活动内化和理解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建构,其印象是深刻的。在探索过程中,幼儿获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观察、分析、比较、推理、验证等能力,以及合作等学习品质。

(三)协作学习,尊重幼儿主体性

1.师生合作:教师扮演多重“角色”有效互动

只有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才能与幼儿平等交流和沟通,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作为环境材料的提供者,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幼儿建立一种能够“探索”“试验”和“探究”的激励性环境,提供多样体验和游戏的机会。教师应作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其角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可以不断转换。游戏中,以“适合儿童的水平”进入到“儿童的世界”中,尊重幼儿观点,倾听幼儿心声。教师作为支持者,应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铺路搭桥”,提供学习“支架”。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应组织幼儿分享交流,使幼儿发现知识的联系和规律,帮助其进行梳理、归纳、提升、迁移和运用。教师作为观察者,应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只有真正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认识其经验序列,才能真实、全面地促进幼儿发展。

2.生生合作:同伴在相互合作中互教受益

合作,是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现代社会,合作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幼儿在学习任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们的认知水平迅速提高,通过讨论学习内容,解决认知冲突,阐明、补充充分的推理,最终达到对知识理解的目标。同伴间的合作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其正确的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树立规则意识。为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在合作中激活灵感、碰撞思维。

(四)深度教学,渗透教育性

深度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知识表层化、表面化、表演化现象提出的,旨在“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这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有意义地学习,促进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深度教学中的“深”,不是教学内容的“深”和“难”,让教学内容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追求“过深”和“过难”。深度教学重视引导幼儿走向知识的“后台”,关注知识背后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在探究、体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有意义的追求。为此,教学活动的内容应积极、正面,能引起幼儿愉快情绪的产生。只有这样,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才能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拓展延伸,强调应用性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幼儿与数学接触的机会无处不在。多元的生活方式,无不与数学相关联。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其作为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将新经验、新知识运用于生活、游戏中以解决问题,这体现数学“有用”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性”。

总之,数学教学与游戏的有效融合,体现了基于幼儿立场的快乐学习方式,達到了“学玩合一”的至高境界。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游戏或问题情境,推动幼儿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操作和体验,以获得知识和直接经验。教师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共享智慧,最终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 瑾,田 芳.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伊丽莎白·伍德.游戏、学习与早期教育课程[M].李敏谊,杨智君,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数学教学游戏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爆笑游戏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