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分核心素养构成,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2019-10-16卢建钦

教师·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卢建钦

摘 要:小学是学生接触核心素养的阶段,也是学生打牢数学素养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材料,提高学生数学兴趣;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课堂中科学安排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探究数学,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063-02

一、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是应用型学科,其课堂内容以及课堂活动都应与生活相关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除了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还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思考方式应用于数学中,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如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中教材给出了这样的问题:纸上有100个点,这些点能够连接成多少条线段?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数学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刚开始教师发现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毫无头绪,于是设计了课前引导环节。

(一)课前引导,提出问题

师:(展示图片)大家来看下电脑上展示的麻绳,这一堆麻神乱糟糟的,我们怎么把它理清?

生:可以先找到一根线头,慢慢抽出来。

师:也就是说,在遇到比较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找到思路,才能顺藤摸瓜。

生:對。

师:那大家再看看刚刚那道题目,大家看到这个复杂问题的时候,都会出现哪些思路呢?

生:我们要先理解“任意”两点是什么意思。

生:我感觉这道题和我们之前遇到的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很像,可以先从2个点、3个点开始慢慢研究,说不准他们之间就有计算规律。

师:以上两名同学的思路都很好,一下子让我们茅塞顿开,大家愿不愿意按照这个思路尝试一下呢?

生:愿意。

(二)小组活动,展开研究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表格,大家通过完成下面的表格来探索本题的规律(如表1)。

(10分钟讨论活动结束之后)

师:有没有同学向大家展示一下本小组的表格呢?

生:有(如表2)。

师:那请你们和大家分享一下探索出来的规律吧。

生:点数和线条数之间是有关系的。2个点线条为1,3个点线条就是1+2,4个点是1+2+3,以此类推,n个点应该是1+2+3+......+(n-1),大家可以验证一下6个点是不是15。

师:看来这个小组的同学已经找到这道题目的数学模型了,大家是否赞同他们的观点呢?

生:赞同。

(三)得出结论,总结经验

师:通过刚刚的数学小活动,大家得出了什么启示?

生:我觉得不管在数学中遇到麻烦的问题,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一样,都先要保持冷静,找到思路,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

生:我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相同的,有些问题看似抽象,但可以用找规律的方式找出解题模型,这样无论这道题目多复杂,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模型解决。

生: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从某些小角度进行推理,比如这道题,我们就从点数较小的开始推理演算,最终得出这道题目的规律。

从以上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将生活中的解题思路搬入课堂中,使学生在无思路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关键性思路,并且建立题目的数学模型,在题目中应用它。这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合理选择教学的情境,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数学情境来讲解书本中的知识点,努力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在创设情境的课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小猴子转单杠的动画,并且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看看小猴子在转单杠的时候出现了哪些角?这些角哪些是你们熟悉的?”可以说采用动画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在与具体核心素养培育结合的过程中,情境创设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如在五年级“可能性”教学中,该知识点强调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运用数学思维推理身边现象发生的概率。因而在该知识点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摸小球”的游戏,让学生探索“推理的方法”。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麻袋,里面装了一些小球,每五个同学为一组,每人摸三次,每次摸完都将小球放回袋子中,并且记录自己摸出的小球颜色。

(该游戏情境的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有课堂参与感)

师:(十分钟过后)好了,每个小组都摸了15次。大家都来谈谈本组的摸球经历和对袋子中小球的看法吧。

生1:我们组摸了10次黑球,5次白球,我们认为袋子里面的黑球数量肯定很多。

生2:我们组摸了9次黑球,6次白球,我们认为袋子里面的黑球数量多,并且第16次再摸,出现黑球的概率肯定比较大。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推测?

生2:因为我们摸了15次,出现黑球的情况明显多于白球,所以我们认为袋子里黑球的数量原本就比白球要多,这样随便怎么摸,都是摸到黑球的可能性高。

师:如果老师只让你们摸3次,你们能坚定自己这个猜测吗?

生2: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2:摸的次数太少,我们也不能判断袋子里面哪种颜色的球比较多。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对试验结果进行推理,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只有在亲身参与活动之后,才会明白推理应当基于多次试验的基础之上。

三、科學安排课堂的活动,鼓励学生数学探究

一些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中安排许多的小活动,认为会影响课堂的进度,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殊不知这种做法也增添了数学课堂的枯燥感,同时剥夺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权利。数学是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从核心素养角度来说,对几何直观、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知识,学生唯有自主探索、勇于探索才能感悟新知。因而,课堂中仍有必要开展一些探究性、合作性的小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寻找问题根源。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教师发现经过一节课的教学,部分学生还是未掌握竖式计算方法,计算这类乘法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错。因而教师在下节课中,预留了15分钟时间开展了一个“我是小老师”的纠错活动,来巩固上节课学习成果。

师:今天请大家参与一个“我是小老师”的活动,老师会展示三个不同的“145×12”的竖式计算方法,大家看看哪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谁来评价一下第一位同学的计算方法?

生1:第一位同学是正确的,因为他用尺子画横线,这样更工整一些。

师:那么第二位同学的呢?有谁来评价一下?

生2:他计算错了,错在了第二步计算。145和10相乘的时候,他没有对齐同数位,所以得出来的结果也是错的。

师:第三位同学呢?

生3:第三位同学是对的,也比较工整,没有毛病。

师:看来大家都发现了我们竖式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大家仔细想想,这些错误在自己身上有没有出现过呢?

生4:老师,我昨天作业出现过这样的错误,不过这回我知道了,下次不会再错了。

通过“我是小老师”的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作业批改,感受常见的一些错误运算方式,这使学生对这些错误的记忆更加深刻,在以后类似的运算中再出现同样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依赖于数学教师长期的努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多为学生留出思考问题、参与课堂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切身感悟核心素养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将素养从理论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数学修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左姗姗.PISA视角下小学数学情境性问题的设计[A].《当代教育评论》2017第6辑[C]:扬州: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3.

[2]曹凤山.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以“直线的参数方程”(第一课时)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6):26-2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