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预习初探

2019-10-16龚晓霞

教师·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反馈预习意识

龚晓霞

摘 要:“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备受争议。但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学生预习能力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获取数学学习技能。首先,要唤醒学生预习数学的意识;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最后,适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正确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关键词:预习;意识;提纲;方法;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049-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初步尝试了小学数学的预习数学。下面就小学数学的有效预习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唤醒学生预习数学的意识,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提纲,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首次,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配合教学内容,灵活设置预习提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作业并完成,激励学生通过预习树立自信,引发探究兴趣,在学习新课时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进而形成主动思考意识和习惯。如在“教学位置”这一课时,我这样设计预习提纲:

(一)预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在教室的座位,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并能依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其初步感知平面坐标。

(二)预习提纲

1.介绍位置

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第( )组第( )个。你的好朋友是( ),他(她)坐在第( )组第( )个。

2.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预习例题1:看班级座位图

明确: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通常先说列数,再数行数。观察:图中有( )列,有( )行。

(1)说一说 :我知道( )坐在第( )列第( )行,王艳坐在第( )列第( )行,赵强坐在第( )列第( )行。在第6列第3行的是( )。

(2)想一想:哪位同学是张亮?请在书上找到他并写上他的名字。

(3)写一写: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完成例题1 的第(2)小题,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用(2,3)来表示他的位置,请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王艳的位置(   , ),赵强的位置(    , )。看看有什么不同。

思考:确定一个位置要用几个数据?这两个数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前一个数表示( ),后一个数表示( )。]

明确:这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即数对表示法。我们约定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张亮的位置记作(2,3)。

(4)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孙芳、李小冬、熊民、王宏伟的位置。

预习例题2:观察动物园示意图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比较与例题1看到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2)解决问题(1):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熊猫馆(   , ) 海洋馆(   , ) 猴 山(   , ) 大象馆(   , )。

(3)解决问题(2):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在书上完成。

思考:大象馆(    , )和海洋馆(   , )的数对中,第2个数字都是( ),说明这两个场馆在(     )。

如果两个场馆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小结:表示同一列中场馆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   )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中场馆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   )个数相同。

(三)预习总结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不理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做练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收到预期的预习效果。

二、教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融会贯通新旧知识,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动笔预习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预习时一定要动笔,标记哪些问题看不懂或是有一點点懂,还是完全懂了,同时在相应的位置写下自己的疑惑。这些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在上课时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对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一定要在预习时自行探究

若在课堂上进行的操作、探究,会占用大量的课堂上宝贵而又有限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观察、比较、体验、感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能解决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而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这样预习:

长方体预习提纲:

第一,阅读P27,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至少3个),并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

第二,看看P28例题1的图,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并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观察长方体纸盒,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例题1。①摸一摸,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按照观察的顺序在长方体相应的面上写前、后、上、下、左、右。[我们把前后(上下、左右)两个面称之为相对的面]②再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并比较每个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③摸一摸长方体的棱,把互相平行的棱标上同一颜色。④数一数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被分成了几组?每组的棱长度怎样?⑤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顶点。

第三,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完成下表。

第四,利用學具盒里的小棒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根据下面的提示观察并完成例题2。①长方体的12条棱按长度可分为几组?每组棱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顶点的棱有几条?长度相等吗?相交于其他顶点的棱各有几条?长度怎样?

第五,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写在纸盒上。朝不同方向(横放、竖放、侧放)摆放长方体纸盒,分别指出它的长、宽、高,你发现了什么?

第六,思考: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由什么决定?

正方体预习提纲:

第一,拿一个正方体纸盒,有序地观察,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P30上半部分。①摸一摸,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并比较每个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②数一数正方体有多少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怎样?一共有几个顶点?

第二,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完成下表。

第三,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并填写下表。

第四,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第五,预习总结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不理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基本上会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只需稍作点拨,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适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正确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尽管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但有些学生依然是走马观花,在内容的理解上较为肤浅、甚至是有错误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结果会及时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新知识的理解,以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对在预习中不明白或有疑问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让学生提出来,之后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并对学生的预习成效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另外,我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多想、多说、多动、多合作、多体验,让学生感受“跳一跳摘果子”的紧张与快乐,使其个性充分发挥。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我还会注重家校联系,提倡家长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督促孩子预习更有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个人认为积极地开展有效预习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当然,也不能为了预习而预习,而要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而预习,要为了课堂更高效而预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刘雅双.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225.

猜你喜欢

反馈预习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