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经济安全视域下中国特色经济全球化实践分析

2019-10-16徐增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中国特色经济全球化

徐增文

摘 要:经济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不受根本威脅的状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中国经济安全的关键在于选择了开放性、自主性和人民性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全球化道路。中国借鉴西方有益经验,但又不同于西方理念模式的经济全球化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霸凌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实现国家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经济安全;中国特色;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1-0001-02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经济安全视域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中国选择的开放性、自主性和人民性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全球化道路,有效赋予了国民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不受国际资本和市场根本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一、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所赋予的开放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成就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指出,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发展必然会促进商品交换的扩大和贸易往来的加强,并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资产主义机器大工业下的生产力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当代国际分工基本延续着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中心—边缘”双附属式的不公平的分工体系模式:农业国附属于工业国,东方附属于西方。西方社会在开拓世界市场的几个世纪里实现了持续繁荣和跃升。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落后的东方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环境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思想。马克思认为,由于世界市场塑造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一国的生产力发展不仅规制于整体生产力水平,同时又有可能借助世界先进科技力量实现跃升发展。在“同时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成就上,东方社会通过“将历史的一切因素属于自己”或“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可以绕过一切从头开始的过程建设新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触及世界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条约口岸体系对朝贡体系的更替,但真正通过世界市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则起始于改革开放。在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规律,自觉把握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的脉搏和契机,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所赋予的开放性使中国的发展摆脱封闭、孤立的“单线式”发展,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互联,通过充分吸收“同时存在”的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一切积极成果作为自身发展的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四十年来,中国已经使数十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全球经济产出中国占比近20%。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国际进口博览会,经济全球化所赋予的开放性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所赋予的自主性使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摆脱了特殊以太支配下的资本主义强制逻辑

马克思认为,资本推动了现代世界市场的形成,离开资本这个前提根本无法理解现代世界市场。资本普照的光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和特点,世界市场的扩张性、整体性、普遍性和支配性都深植于资本的本性。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1]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原本发展的独立性会在经济自由主义的冲击下全面瓦解。无论殖民贸易中的暴力掠夺,还是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霸凌主义,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按照资本的逻辑支配世界规模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马克思指出,“同时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只是跨越发展的外在条件,而高效地“将历史的一切因素属于自己”的国家制度才是发展的内生要素。真正的建设性成果,“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苏联、东欧国家的转轨失败等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这些国家开放过程中在资本“普照的光”的冲击下失去了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控制权和主导权。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功不仅在于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的发展成果,还在于中国在融入世界市场之前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废止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和外国不合理权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土地和工业资产等核心资源集中在国家手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四十年来,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中,中国融入外部世界是自主和可控的,既不照搬西方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而是将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动权和对世界市场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在1978年后新自由主义喧嚣、1989年西方的封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当前逆全球化浪潮中坚定排除西方资本的强制逻辑,始终根据历史规律和人民意愿确定对外开放的方向和路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所赋予的自主性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秉承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所赋予的人民性使中国经济全球化道路始终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进

马克思指出,随着世界市场从资本主义中心世界向边缘地区的扩张,发生对殖民地的双重作用。尽管世界市场下旧社会束缚的破碎预示着新世界的曙光,但在资本主义统治下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悲惨色彩。从15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起,发展中国家一直是资本强制下非均衡性世界经济体系的附庸,“发达国家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家产业链低端”的国际分工加剧了对发达国家依赖,深化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在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垄断资本不断“优先”配置全球生产要素,构建了被称为“微笑曲线”的U型全球价值链。发达国家占据品牌、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链环,长期收获附加值低端发展中国家“血汗”让渡而来的低消费收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发展中国家动力强劲的实体经济增长,经济日益“虚拟化”“空心化”的发达国家以往通过国际贸易、产业转移等手段转嫁国内矛盾的方法失灵,西方政府转而引导舆论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国际经济秩序中财富分配内外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导向所谓“发展中国家贸易中的不平等竞争、掠夺性贸易与投资”等。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即使经历危机,美国1%的富人人口的收入增幅仍超过200%,而同时期的中产阶级收入增幅还不及40%。英国脱欧困境、法国“黄马甲风暴”就是今天西方制度危机的写照。

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社会主义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断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长期来看,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正源于社会主义制度能比其他制度带给人民更丰富、更稳定、更长远、更美好的生活。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邓小平“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到江泽民“群众利益无小事”,胡錦涛“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再到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实现更高效率和更高公平的有机统一,不断走向共同富裕。四十年来,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所赋予发展目标的人民性使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实践始终秉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而非资本逐利作为根本目标,拒绝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双重性和非均衡性,打破了近代史上世界经济一直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霸权轨道和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表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的根本动因。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经济全球化的重塑在于全球化新生力量的推动。“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4]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将逐渐映射、影响到国际行为准则和国家交往方式。放眼全球,推进互利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必然主题和人类发展共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3.

[4]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8.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中国特色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用现代化史观浅析世界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