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民国古浪知县补遗

2019-10-15王子璠

丝绸之路 2019年2期
关键词:清代民国

王子璠

【摘要】古浪自清雍正二年(1724)由千户所改为县,由于地方史料不全,对清代、民国时期的古浪知县记录极其简略或缺失。本文重点引用各种史料,对这一时期的古浪20多位知县进行了补充和勘误,为研究古浪历史人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清代;民国;古浪知县

古浪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段。自汉武帝拓疆河西,设郡置县,移民实边,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在古浪设苍松县。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对古浪进行过时断时续的统治,县名也基本沿用苍松、仓松、昌松、和戎等名称。从唐广德二年(764)一直到北宋初年,古浪地界归吐蕃、西夏管理,元代为和戎巡检司。明洪武十年(1377),凉州千户江亨驻守古浪,因旧水名,将和戎改名为古浪,设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二年(1724),改古浪守御千户所为古浪县,一直沿用至今。①纵观古浪历史,古浪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走廊咽喉,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对古浪的文献记载,大多以攻城略地、屯兵守御为主,正如民国二十七年(1938)编纂的《古浪县志》载:“古浪迭经兵燹,文献缺略。”②遗存的乾隆十四年(1749)五凉全志《古浪县志》只记录古浪知县7名,③民国二十七年(1938)《古浪县志》记录古浪知县(县长)115名,其中只有15名有简略传记,其余知县只记录了姓名、籍贯、出身、任职时间,极为简略。现就有关史料,对古浪清代、民国时期部分古浪知县作以补遗和勘误。

杨爵,字于朝,四川保宁府阆中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年(1737)担任古浪知县。据乾隆四年(1739)六月四日,甘肃巡抚卢展成向朝廷的奏章记载,④杨爵在担任古浪知县期间,向甘肃巡抚衙门申请,古浪自雍正二年(1724)改县,河西其他州县,都建有文庙学宫,只有古浪地脊民贫,没有文庙和乡校,老师学生上学祭奠孔子,只好去关帝庙祭拜,不合乎礼制,请求甘肃巡抚衙门,体谅古浪办学的艰难状况,尽快拨款新修文庙和学宫,工程总造价3807两,基于古浪地方贫困,为加快修建进度,建议先从凉州府借款银2000两,其他不足部分,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让古浪老百姓筹工筹劳,既修建了文庙和学宫,也可让贫困的古浪百姓通过务工增加收入。这一史料可以说明三件事项:一是古浪于雍正二年(1724)改县,与地方史料吻合;二是古浪在乾隆四年(1739),修建文庙和学宫,⑤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古浪的关帝庙修建早于乾隆四年(1739);三是杨爵在乾隆二年到乾隆四年(1737~1739)一直担任古浪知县,对古浪教育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乾隆十四年(1749)《古浪县志》职官志记载:“杨爵,字于朝,保宁府阆中县人。由贡生保举,乾隆二年(1737)任。”民国《古浪县志》仅仅记载:“杨爵,四川,贡生,乾隆二年(1737)任。”

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世人尊称其为“空山先生”。山东滋阳人(今兖州),清代著名学者、师儒、循吏。雍正十一年(1733) ,中进士.乾隆三年(1738),任甘肃秦安知县,兼摄徽县、两当县。因治理有方,后又调移平番县(今永登县),并兼任古浪县知县。牛运震在甘肃为官十多年,实心为民,勤于吏政,政绩突出,名声远扬,后因“万民衣”一事,被迫罢官。牛运震任知县期间,随地设教,振兴文教,士子向学,高徒辈出。牛运震还在为官之余,读经研史,潜心治学,著述颇丰,为师、治学、品德皆堪称清代名人。历代古浪县志没有记载牛运震在古浪任职的事迹。

闵鹓元、彭永和、李元椿、庆云、舒玉龙,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古浪县志》师官志记载:“闵鹓元,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古浪知县)。彭永和,江西,举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李元椿,顺天,举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庆 云,满洲,监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舒玉龙,江苏,监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任。”此五人在乾隆时期,都曾担任古浪知县,而且与乾隆年间发生的甘肃捐监冒赈大案有牵连。⑥

据《清史稿》记载,从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六年(1774~1781),甘肃各级地方官吏,以抗旱赈灾为名,让甘肃的学子缴纳一定数量的银钱,获取监生资格(相当于卖文凭),进而从政为官,在全省大力推行捐监赈灾。事实上,甘肃各级地方谎报旱灾,胡乱编造,虚报冒领,捐监所得钱款大部分被全省大小官员中饱私囊,很少用于赈济灾民。七年时间里,甘肃共计捐纳监生27万名,收银1509万两,合计侵贪赈银291万两,地方粮库亏空7万4千石。乾隆皇帝派和珅、阿桂、李侍尧等大臣详细核查,此案共涉及陕甘总督勒尔谨,前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已调任浙江巡抚)、后任布政使王廷赞、兰州知府蒋全迪,以及全省州府县各级官吏113人。

案件报告给乾隆皇帝后,乾隆震怒,说甘肃冒赈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乾隆下旨,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赐自尽,王廷赞绞监侯。其他涉案官员当中,贪污2万两以上者56人陆续正法,46人流放。其中,闵鹓元,先任古浪县知县,后调任平凉府知府、茶盐道台,贪污侵冒5.954萬两,被正法。其哥哥江苏巡抚闵鄂元窝藏闵鹓元脏银3万两,知情不举,敷衍包庇,受到乾隆皇帝痛责,并被降职罚俸,缴纳赎罪银4万两。李元椿,历任古浪、武威知县,贪污侵冒3.64万两,被正法。彭永和,历任古浪、伏羌、靖远县知县,贪污侵冒银1.27万两,流放黑龙江。庆云,历任古浪、奇台知县,虽然参与经办捐监事务,但没有经办冒赈,加之是满洲人,被革职留用并处罚金。舒玉龙,曾任山丹知县,时任古浪知县,贪污侵冒银1.73两,流放黑龙江。按照大清律,凡监守自盗贪污40两者,斩立决。此案涉案人员众多,贪污额度较大,地方官员贪污数额均超过千两,如果严格按大清律,甘肃官员可能“杀逐一空”,乾隆皇帝担心可能会出现无人办公的情形,又下旨2万两以上者,予以正法;2万两以下的,酌情给予生路,免死发遣,遇到大赦,不得释放,所生亲子,也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舒玉龙、彭永和等24名案犯,因在甘肃苏四十三叛乱当中,能够派防本境要隘,督办军粮,盘获奸细,经朝廷核实,免去了死罪,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闵鹓元、李元椿等56人,贪污倾冒在2万两以上被正法。值得一提的是,彭永和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担任靖远县知县期间,倡导捐资3900多两,购买了当地冯姓人家的房子,创办了敷文书院,发展教育事业,也算在贪渎之余,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做了一件良善之事。

猜你喜欢

清代民国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老广告让你脑洞大开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永远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