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10-15曹慧秋

文教资料 2019年2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高职院校

曹慧秋

摘    要: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记录评价体系是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牵引。传统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记录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诸多症结,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应用模糊等。通过构建三级指标体系,促进多元发展评价,全员育人协同补位,发掘科学应用价值等途径,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达到通过显性评价体现隐性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成绩单    记录评价体系

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关键路径,是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2016年3月28日,团中央学校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发布活动及工作座谈会,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这是高校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记录评价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牵引

关于高校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研究,学者们从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评价体系、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平台打造的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刘雷对东北地区的高校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柔性的课程体系设计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广有较好的关联性[1];赵健基于高职院校依托“PU”平台建设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探讨了依托“PU”平台打造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在技术基础、实施路径和目标导向三个方面实现的变革与突破,创新了教育管理模式[2]。

記录评价体系是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牵引。“记录评价体系应突出客观性、写实性、价值性、简便性,以科学的评价标准为依据,针对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的表现进行科学认证,按照学期、学年等时间节点,对学生表现出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反映”[3]。由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是一个较新颖的话题,许多研究成果仍处于起步状态,以往研究虽从理论层面指出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意义和制度内涵,但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策略研究不够,尤其在构建记录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

二、模糊性评价: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记录评价症结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众多“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实践育人工作内涵过于宽泛,缺乏衡量全体同学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在工作中往往是活动看得见、成效难量化[4]。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出台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纳入学分,并基于“PU”平台在“第二课堂”记录评价方面已经有了深入研究和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高职院校在记录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症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内容模糊。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仅仅通过参与讲座、志愿服务次数衡量,评价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没有科学规划学生应达到的综合素养体系和指标,缺乏衡量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所收所获的科学评估办法,对不适宜作为“第二课堂”记录的项目活动没有规范标准。二是评价方式模糊。用传统纸质材料统计、整理、评价,学生参与讲座的凭证是“入场券”,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是“讲座本”,每次都需要做大量统计工作,评价方式老化,无法客观有效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真实情况,无法形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系统描述的评价报告。三是评价主体模糊。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应只由某一机构或某一部门独立完成,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基本由学生干部或辅导员作为一线记录员,统计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长,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缺乏自上而下、逐级逐层的评价流程。四是评价应用模糊,“第二课堂”的记录本仅作为日常记录使用,不纳入学生考核指标,不计入学生应获学分,不存入学生毕业档案,不作为学生就业参考,评价应用几乎缺失,没有突出“第二课堂”记录评价的结果应用和价值发掘,没有为学生、学校、社会的有效连接提供依据。

三、构建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目前存在的模糊性评价等问题,构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应用等多领域进行研究,旨在达到通过显性评价体现隐性教育的效果。

(一)评价内容:构建三级指标体系

关注社会和学生需求细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能否做到有的放矢,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5]。为促进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笔者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一级指标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二级指标为基础,丰富评价内容,优化并形成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三级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通过对三级指标进行“品牌项目”“教案化”“课程式”认证,有效促进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确立优质“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内容标杆。三级指标基本涵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要素,将每一个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应提升的素质素养纳入评价内容,为毕业形成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

(二)评价方式:促进多元发展评价

“第二课堂成绩单”应紧扣时代主题,突出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动力、提升活力,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施策,可以采取记录式评价、学分式评价、综合式评价。

记录式评价能体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对学生参与文化艺术、体育竞技、人文社科、公益服务、学术创新、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长、次数、过程和成果进行真实客观记录,为学生展示并保存学习和进步的动态信息,促进学生不断通过第二课堂获得可持续发展。

学分式评价通过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三级指标体系“课程化”建设,通过与学校教务部门的相互协调沟通,对第二课堂项目设定学时、积分或学分,以累计相关学时、学分作为评价学生第二课堂完成量的标准,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效互补。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获得相应实践学时,累计获得100个实践学时后计2个学分,并可获得《合格证书》。

综合式评价立足PU平台大数据,根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从动机、价值观、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技能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描述性评价,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个性化评价报告。这三种评价方式旨在建立客观、写实、价值、简便的记录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反映。

(三)评价主体:全员育人协同补位

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作为独立完整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作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布局的总抓手,不应该只由某一机构或某一部门完成,应该形成全员育人思政工作格局。

第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学校领导的核心,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全员育人的主体责任,统一领导学校全面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团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第二,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多职能部门共同负责体系。为加快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建设,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团委、基层学院等职能部门需共同负责,丰富完善第二课堂组织网络,活跃基层工作,构建多部门直接面向学生的工作运行机制,务必使第二课堂覆盖全体学生。

第三,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着力推进多元主体形成指导评价团队。发挥共青团基层组织、第二课堂项目负责人、专兼职团干部、社团指导老师、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导师等多重组织、多元主体,形成指导评价团队,共同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记录评价过程,协同补位,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优势,对学校青年学生实现思政工作交叉覆盖,让思想引领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四)评价结果:发掘科学应用价值

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科学参考数据体系,重点突出评价结果的价值发掘,可以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工作的应用性。

从学生角度看,记录式评价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升本入党的重要评价依据,也可以成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过程中自身查漏补缺的重要工具,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细化参考。

从学校角度看,学分式评价可为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改革提供科學数据,通过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行为数据纳入学分,既可督促学生系统化、常态化地参与第二课堂,又可推进思政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融合,为党政决策、团学组织自身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从用人单位看,综合式评价形成的素质能力测评报告,相比较第一课堂单纯的学科成绩单而言,可以更方便用人单位对学生形成综合性、客观性的判断,有利于企业招聘核实人选,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学生与岗位的实际贴合度,成为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科学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雷.东北地区高校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8(4):123-124.

[2]赵健.高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4-27.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Z].中青联发〔2018〕5号,2018.

[4]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共青团工作全覆盖的有效方式[J].中国共青团,2016(6):59-60.

[5]付书朋,李雪瑶.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8(4):78-80.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高职院校
浅析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研究实践意义
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抓手激发和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